商務部等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拉動經濟增長刺激消費措施
中廣網北京1月24日消息(記者陳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相關統計顯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前一年放緩2.2個百分點。2012年,外圍經濟不容樂觀,大規模投資可能性不大,拉動經濟的重擔,調整結構的重托,依然需要消費的較快增長。
主持人:如何促進消費?將出臺哪些直接刺激的財政激勵措施?相關部門各項措施正在全面推進。說到消費,不管是購買物品,還是消費服務,都和老百姓密切相關。但剛剛過去的一年,消費的增幅沒有想象中那么快。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8萬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6%,增速比2010年放緩2.2個百分點。其中,家電、通訊和住行類商品銷售增速放緩。究竟是什么原因,影響了老百姓的“慷慨解囊”。
市民:如果你要消費,首先你得有錢,然后才敢花。咱們中國現在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特別是醫療保障,老百姓一旦生病,醫療費這么高,誰也不敢可著勁地花明天的錢。
消費是否方便,是影響消費擴大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住宅小區配套商業并不完善,買東西不方便,各種服務不健全,影響了百姓的消費熱情。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只有方便消費了,才能促進消費。今年將在大中城市重點打造生活服務業集聚區,和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姜增偉:像北京過去凡是一個居民小區包括洗澡,理發,都是配套服務的,都是政府來干預的,現在市場要素配置資源,沒有這個辦法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小區能不能實現15分鐘的消費圈,想要買一個醬油醋,一下樓就有便利店。
在促進消費便利化的同時,消費安全是重要保障。老百姓只有吃得放心,用得放心,才能放心大膽得去消費。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說,保障消費的安全環境,是相關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
陳德銘:比如說,現在大家對產品的安全不放心,對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不放心,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大家有錢,能夠得到很好的消費,得到好的服務,產品的質量安全以及追溯體系要完善,消費者的利益要得到根本的保護。
今年的消費措施,將有哪些亮點?陳德銘反復提及的一項舉措,就是擴大居民服務消費。目前我國服務消費越來越重要,但服務市場不規范現象大量存在,影響了居民消費:
陳德銘:現在每個家庭城市生活支出里面,吃和穿的費用下降了,但是服務業消費的比重不斷的提高,服務消費里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從手機的不規范,一直到家政服務上面,等等,還有包括旅游出行,承載著一系列的服務不規范的問題,影響著大家的消費。
服務消費內容廣泛,政府正在推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陳德銘:為什么我們現在的家政服務不行,大部分參與服務的人,我們經過調查百分之七十以上我們調查,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訓,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作為引進外資的鼓勵項目。
服務消費將作為今后消費的一個重中之重。陳德銘透露,商務部已經和國家發改委將家政類培訓,作為引進外資的鼓勵項目,進行試點。
陳德銘:在香港的社會管理中,他對于家政服務有非常嚴格的一套管理,我們特別是各個城市應該借鑒其中合理的經驗。
此前的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直接刺激政策,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新的促消費措施有沒有?相關部門表示,針對家庭用太陽能產品的財政激勵措施,正在研究之中。
繼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政策成功拉動內需后,商務部正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研究出臺新的財政刺激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透露:是否就家庭用太陽能產品給予補貼,是目前多部門研究的重點。
沈丹陽:比如說在財政支持政策上要爭取各級的財政支出能更多的投到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流通,綠色環保消費等。下一步能不能對一些家庭用的太陽能產品的銷售,給一些財政的激勵政策?這既有利于促進消費,又有利于環保綠色產業的發展。
促進消費,需要時間,需要過程。目前,我國正處于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階段。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說,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時候,消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王斌:我們測算,2011年人均GDP將達到4900美元,但是我們國家人均的消費僅相當于美國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一,英國的十四分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