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16日),國稅總局發布2012年全國稅收收入完成情況,顯示去年我國完成稅收110740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船舶噸稅,未扣減出口退稅),比2011年增長11.2%,增收11175億元。這也是我國稅收首次突破十萬億大關。
其中,稅務部門組織收入95866億元,比2011年增長11.5%,增收9907億元;海關代征進口稅收完成14874億元,比2011年增長9.3%,增收1268億元。全國共辦理出口退稅10429億元,比2011年增長13.3%,增加1224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第三產業稅收比重急升,2012年,第一、二、三產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為0.1%、49.5%、50.4%,第三產業的稅收比重首次高于第二產業。
雖然稅收收入首破十萬億大關,不過11.2%的增速相比2011年超過20%的增速仍有些相形見絀。對此國稅總局總會計師汪康認為,和前幾年相比,盡管稅收增幅出現下降,但仍與經濟的增長基本同步。如果按照GDP來說,和稅收大體差一個點左右,表明通過結構性減稅等政策實現了經濟稅收的良性互動。
國稅總局稱,2012年我國繼續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來自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下降8%,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下降12.5%,直接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汪康表示,去年上海等多個省市開展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有效地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初步統計,這一試點為企業減少稅收300多億元。
稅收增速放緩,既與結構性減稅的主動降速有關,經濟形勢低迷也是一個原因。汪康認為,商業的增值稅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呈現反向運動,反映擴大內需、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尚未落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