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行業的虛假繁華,團購在去年逐漸走出亂象趨于穩定。據團購導航網站團800數據顯示,去年行業總成交額和總購買人次環比增長93%和45%,分別達到213.9億元和4.56億人,從整個團購發展上來看,行業在去年經歷了倒閉、盈利等五大關鍵期,目前團購的格局基本已定。
暗漲價:
產品折扣力度減弱
根據團800近日發布的獨立團購網站《2012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去年國內主流團購網站總成交額為213.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3%。全年總購買人次較2011年增長45%,達到4.56億人。
報告指出,去年12月團購總交易額為21.6億元,創歷史新高,而當月在售團單數量和購買人次兩項指標也達到36.7萬期和4421萬人,分別環比上漲23.9%和15.8%。這是去年繼8月后第二次月成交額超過21億元,也是連續3個月購買人次低于4000萬人后首次實現逆轉。
對此,團800聯合創始人、消費專家胡琛認為,在團購業績呈現年末翹尾勢頭的同時,必須意識到更大程度是來自于團購網站們對地面商戶的大量開墾和長期售賣。各家網站在去年紛紛放棄燒錢推廣的營銷模式,而是采取“提供更多團購選擇”的經營思路來大量拓展本地商戶,把其都團購化,并搬到頁面上去,以期最大化捕獲網民的團購消費可能。
據統計,2012年月度在售團單期數為20.8萬期,較2011年的4.5萬期漲幅劇烈。同時,為了改變長期低迷的毛利率,團購網站們在這一年中將團購價格悄然提升,平均價格已升至3.9折,并通過推出一些5-8折的優惠套餐項目來整體提高自己的盈利空間。
倒閉潮:
網站數量腰斬近半
雖然對于團購行業來說,談及“倒閉”已不新鮮,但是從數據來看,目前全國僅剩的2000多家團購網站與去年年初3790家的數量相比,近一半的倒閉率顯然仍不是小數目。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如果把目前身為淘寶網店的“類團購”網站數量剝除,目前團購網站的數量不會超過2000家。
去年在資本寒冬的壓力下,大型團購網站迫于生存壓力彼此壓制著發展空間,這讓許多中小團購網站更失去了與商家談判的籌碼,從而被迫退出主賽場。在去年團購的激烈競爭下,曾經身為行業前十的24券也難逃厄運,于近日正式宣布倒閉。
據悉,這家2011年3月上線的團購網站至今獲得過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國偉高達、鼎暉創投等,此6輪融資總金額為5000萬美元。其CEO杜一楠甚至在2011年底放出豪言,“24券要做國內第一家盈利的團購網站”。
對于團購行業的“全團倒閉風波”,南京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王全勝向媒體坦言,這跟中國團購市場沒有關系,與團購網站自身輕服務重圈錢的軟肋有很大關系。
苦盈利:
行業血拼扭虧能力
盡管一部分團購網站未將發展重點放在精細化運營上,遭遇了倒閉境遇。但是去年年底多家團購網站相繼宣布盈利,無疑成為行業去年最大的利好消息。
自去年9月滿座網宣布實現1元錢盈利以來,窩窩、美團先后在2012年底宣布實現規模性盈利。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年初,行業前十名中的5家就已明確表示將盈利提上議程。分析人士當時坦言,如果團購網站在上半年仍未實現盈利,恐將面臨淘汰命運。然而,“無論如何盈利對于整體團購行業而言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但如何能夠保持規模性盈利仍然是團購網站必須面對的問題”,胡琛如是說。
為了做到精細化運營盡快實現盈利,各大團購網站將發展重點也由發達城市轉向了三四線城市。報告數據顯示,去年三四線城市總銷售額達99.41億元,占總體量的46.5%,而同樣是這些城市,在2011年的市場規模占比僅有不到20%。去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團購交易貢獻從28.3%下滑到22.9%,面對一二線城市發展逐漸飽和的現狀,多家全國型團購網站再次開啟了走向地方的步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