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正呈現出加速推進的趨勢。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9月發布最新報告,人民幣已經躋身全球前10大交易貨幣。若按外匯成交額計算,人民幣超過瑞典克朗和新西蘭元,躍居第9位。以人民幣標價的,不只是境外旅游商店的紀念品,更包括貨幣、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4月末,離岸人民幣資產規模約為1.4萬億元。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將借助試驗區的跳板,迎風起跳。
從跨境貿易結算出發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
對國人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似乎就發生在身邊。 10多年前,中國游客出國前,必須提前兌換美元。因為到了海外,人民幣幾乎“寸步難行”,不但商家不接受,連銀行也拒之門外。甚至,十年前香港特區的大多數商戶也不接受人民幣支付。如今,出國帶張銀聯卡已足以應付大部分旅游目的地,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百姓也樂于用人民幣做存款。
不過,和直觀感受不同的是,人民幣在境外可以流通,并不代表人民幣已經實現了國際化。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須實現三種功能:一是廣泛地用于國際貿易計價和結算,這是貿易背景下需求;二是從計價結算到支付需求,進而在金融市場進行借貸和投資,這要求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三是上述功能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價值的承擔者,從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2009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等6部委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被確立為試點地區;2010年6月,試點地區擴大至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2011年 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可以減少企業匯率風險,同時也擴大了中外商業銀行的市場空間。
過去四年中,人民幣跨境結算增長迅猛:2012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2.94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的2.08萬億元增長41.3%。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一家就完成1.6萬億元人民幣的結算量。
攻堅資本項目下兌換
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攔路虎”。
通常,國際收支可分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包括進出口的外匯、勞務收入等以真實貿易為基礎的資金流動;資本項目主要是直接或間接的投資造成的外匯流動,不涉及貿易背景。人民幣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資本項目下,各種“通道”也逐個打通。
2009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 《關于境內企業境外放款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境內企業可以用人民幣購匯對外投資。2010年起,央行進行試點,境內機構可以使用人民幣到境外直接投資。2011年1月,央行發布《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獲準開展境外直接投資的境內企業均可用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同年6月,央行發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境外投資者和銀行可直接辦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
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用人民幣投資和標價的產品在不斷增多。自2007年7月第一只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之后,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債券品種也日趨豐富。目前香港的人民幣離岸資金池達7000億元人民幣。
人民幣的投出和投入渠道都在增加。截至今年8月底,出海捕捉全球投資機會的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總額已達865.77億美元;獲批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達464億美元。而持海外人民幣進入國內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總額度,也于7月30日達到1219億元規模。不久前,上海銀行為首批境外人民幣股權投資試點企業提供了首單境內股權投資服務,國內第一筆RQFLP境內投資業務順利“落地”。
這些制度和探索,進一步開放了資本賬戶,也促進人民幣匯率更加平衡和市場化。
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
金融領域的開放是自貿試驗區的重頭戲,一系列可見的金融制度創新,大力發展離岸金融,將為我國全面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積累寶貴的經驗。
上海一家大型國企坦言,在現有條件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可以購匯,但是需逐筆審批,正常情況下要半年之久。而且在海外賺到錢之后,利潤無法轉回國內。如果在試驗區內實行 “資本項目下可兌換”,資金自由進出,企業海外投資的融資難和換匯難,將有望解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由于自貿試驗區的規則與國際接軌,這意味著區內與境外將打通。區內與區外境內,則是“有限打通”。由于境外資金成本低于國內,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跨國公司可以在試驗區設立總部,進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進而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資金管理中心。
據分析,自貿試驗區設立運行后,外國資金投入自貿區內,應該沒有限制。但試驗區內的資金要進入境內區外的其他部分,則有一定限制。原則上將按照跨境資金處理,進行分賬管理。總體上,自貿區率先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將讓市場參與者和政府監管部門積累經驗。有專家預計,未來將可能出現 “自貿區匯率”,這一匯率將介于境內區外與境外之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光炎教授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明顯,東南亞與中國貿易,使用人民幣的比例越來越大;東南亞各國的匯率政策,與人民幣掛鉤的趨勢增強。在上海設立自貿試驗區之后,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會更快,這一趨勢下,離岸人民幣會越來越多。據他了解,新加坡已有多家大型銀行積極儲備人才,謀劃擴大人民幣業務。
渣打銀行企業及金融客戶部集團總裁華洛遷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對全球金融體系影響最為深遠的變革之一。 ”渣打銀行預測,中國資本賬戶在 2020年基本開放。到2020年,中國總貿易中,預計以人民幣支付的交易將會由目前14%增至28%。那時,人民幣匯率將達到基本自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