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生當上外企副總 大學生普遍表示"佩服" 吳瑩瑩,北京師范大學大四學生,日前被美國知名企業任命為亞洲區副總裁。她的名字背后更有三項國家專利、百項發明創造、精通舞蹈等等鮮亮的光環。隨著媒體的爆炒、網絡的熱議,越來越多上海大學生開始關注到這個名字。尤其是那些正在為求職奔波的大學生,無論是自比不如、提出質疑還是無比佩服,他們都在關注這個同齡的“神話”。
21歲在讀女生做副總裁
對于吳瑩瑩的報道開始于12月7日。當天京城媒體前往采訪吳瑩瑩時,她已經在亞洲區副總裁的崗位上工作了差不多一個半月。根據介紹,這個職位意味著吳瑩瑩是這家名為TopCoder的美國高科技企業公司在亞洲的最高執行官。
記者從北師大心理學院喬志宏老師那里獲悉,2005年,吳瑩瑩帶領北師大代表隊奪得了第29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總決賽銀牌。同年3月,吳瑩瑩贏得了到斯坦福大學訪問學習的機會。在4分滿分的學分中,她獲得了3.957的高分。這一連串的優秀表現引來了主營在線編程競賽、技能評估和競爭性軟件開發的美國TopCoder公司高層的注意。
今年8月,吳瑩瑩接到Top-Coder公司打來的面試電話。一個多月后,該公司正式任命吳瑩瑩為亞洲運營部門副總裁,主管商業關系、市場發展等。
擅長發明光環眾多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時,接待的兩位老師對吳瑩瑩的情況都非常了解。據介紹,吳瑩瑩是四川人,2003年以514分從成都石室中學考入北師大。
在吳瑩瑩成長的履歷中,記者發現她還擁有100項發明和3項國家專利的成績。據了解,從第一項發明“自吸水花盆”開始,吳瑩瑩至今已經創造了100項發明。而“EN書系快速檢索裝幀技術”、“速查字典及其檢索方法”和“動態計數印章”3項發明則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林副主任昨天下午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強調吳瑩瑩入學以來一直非常優秀,現在的這些履歷是學生處提供的,應該是真實可靠的。
網友給予高度關注
就在媒體報道后的短短幾天里,吳瑩瑩的經歷被迅速傳到了網上,網友們則更為迅速作出了反應。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知名論壇和各大高校BBS上,關于吳瑩瑩的討論的帖子幾乎都被推到置頂位置,僅天涯論壇上就有單帖超過2萬人的關注量,并且回復的人數每日都有增加。
復旦、交大等上海的高校論壇上,記者發現大學生對吳瑩瑩大學未畢業即成為外企副總裁的經歷還是普遍表示出佩服。上師大一位名為“非魚”的同學認為,能獲得這么多成績足以說明吳瑩瑩的能力,“只有尊重別人的卓越,進而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后才能使自己做到最好。”
當然,大學生的回帖中也有不同的聲音。很多人不能相信有這么神奇的經歷,或者覺得自己無法和吳瑩瑩一樣優秀,更有網友對吳瑩瑩近乎完美的履歷提出了質疑。
記者試圖采訪到吳瑩瑩本人,但是因為近期媒體和網絡關注度過高,吳瑩瑩感到了一些壓力,校方代為婉言謝絕。
■連線北師大
“神話”可讓新生找到方向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副主任林老師。“吳瑩瑩入校以來一直都是個表現優異的學生!”林老師告訴記者,自從2003年吳瑩瑩進入勵云實驗班以來,就特別注重全面培養自身的素質,“除了在心理學專業上刻苦學習,還努力做到在軟件編程,數學建模等領域有所斬獲,并且積極參加各項有助于鍛煉能力的實踐活動。”對于吳瑩瑩能被聘為外企副總裁,林老師認為這大多是學生努力的結果,“除了學校提供的培養環境,她總是能夠尊重和堅持自己的興趣,并抓住機會進行選擇。”
眼下大學生就業難已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吳瑩瑩還未畢業便直通外企高層,她的事例對大學生求職會有怎樣的啟發呢?對此,林老師表示,吳瑩瑩的自主創業成功只是個典型個案,是自身先天條件和后天不懈努力結合而來,對于一些已面臨就業選擇或壓力的學生并不具有實際的意義。“但吳瑩瑩的經歷仍具有普遍的教育作用,每個初進大學的同學都應和她一樣,對自己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學習觀和實踐方法。”林老師表示,大學教育正逐漸成為一種大眾教育,每個同學應努力把握住學習的機會,使自己的頭腦能真正豐富和強大起來,才能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從而尋得最合適自己的位置。
■反應
畢業生表示值得借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吳瑩瑩神話般的求職故事,正在到處奔波的上海大學畢業生對她表示了無限的羨慕和敬佩。“她太優秀了,所以會有這么好的機會!”大多學生都認為她一直以來的優秀成就了目前的好職位,當然也有少數學生對她的求職神話表現出些許的不屑。
“真棒”
復旦大學的大四學生小張告訴記者,“身邊也有很優秀的人物,看到報道上的吳瑩瑩,我覺得她是一位特別出眾的人物。不論聘請她的公司出于什么目的,我都覺得她非常棒!我們一般的學生和她的距離應該是很遠的。她能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就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她的成功應該和能吃苦分不開。”
“羨慕”
上海體育學院大四男生徐同學表示,“即使一切都屬實,我也不可能有她這么好的運氣。”徐同學認為吳瑩瑩拿到這個工作以運氣好而得來。“希望她能好好做下去吧,我認為自己決不可能有她這么好的機會,多數公司是依靠具體的實踐經驗來聘用你的。”
還有一位女生在網上留言表示,“我小時候也學過舞蹈,也讀心理系,但運氣沒有她好。”
記者發現,認為吳瑩瑩運氣好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有些學生在表達出了羨慕之情外也有些不屑。
“值得借鑒”
東華大學研究生三年級的朱同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學生表示工作難找,其實從吳瑩瑩的身上可以看出,工作也不難找,其實很多學校都有一些優秀的學生,他們在畢業的時候都有幾份不錯的工作在等待。“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是否努力!”他覺得,這個神話般的求職故事可以“刺激”到很多畢業生,也可以讓新入學的大學生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從小開始努力,一點一滴積累,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不管這個事情是否真實,我都覺得每個年輕人都應該積極努力地去學習、去創造、去爭取!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或者責怪!”他說,機會永遠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沒有吳瑩瑩那么優秀,即使給了你一個副總裁的位置你也不可能勝任啊。”所以,他認為,作為正在找工作的年輕人不能只羨慕這個求職神話,而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讓自己的求職路更加順暢。
■專家觀點
吳瑩瑩事件不具典型性
靜安區職業介紹所陳波告訴記者,“大四女生當上亞洲區副總裁”這樣的新聞,在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普遍情況下,產生了一種轟動效應。但她僅僅只是一個個案,是一個特殊例子,對于上海的大學生來說,并沒有借鑒意義,也不存在可比性。
陳波表示,首先,多數企業,特別是大公司培養員工,都會讓其從基層做起。即使新進大學生員工非常優秀,也會先當作儲備的干部力量,從業務能力、專業知識、為人處世以及工作經驗方面逐步培養。直接提拔為企業管理高層的情況非常鮮見。對于大多數的企業,他們會從自身的需求出發,慎重地選擇和安排新進員工的職位,超常規提拔員工情況不符合企業自身的利益。
其次,從大學生本身的職業發展來講,也并不是說得到一個越高的職位就越好。像現在講“大學生和諧就業”,就是指每個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端正自己的就業觀念,選擇自己合適的位置,并需要一個長遠的職業規劃和成長周期,讓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情商在工作中逐步增多和提高。而在現實的就業中,還有很多發揮潛力和機遇的問題。“如果超出自己能力獲得很多的就業起點,相反有可能在職場之路上反而輸給其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