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學生辦“破爛公司”
cye.com.cn
時間:2007-2-26 11:07:27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西安大學生辦“破爛公司” 月收入最高達五千
西安大學生創業辦起“破爛公司”
業務月收入最高達5000余元,老師家長學生對此褒貶不一 在西安工程大學,每逢周三、周五下午,就會有一支大學生組成的“破爛王”隊伍,造訪每一間宿舍和辦公室,回收瓶瓶罐罐、廢紙舊報。這些學生共同擁有一個股份合作制“垃圾回收公司”——綠光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大學生怎么會打起“破爛”的主意?這還得從2000年10月成立的西安工程大學環保社團“綠色方舟”說起。成立之初的“綠色方舟”主要是在校內組織舉辦一些公益性的環保活動,慢慢地,“因為缺錢,社團活動規模常常受到限制,有時甚至很長時間辦不起活動”。 2003年,“綠色方舟”的負責人郭可義赴北京參加全國高校環保社團的交流會議。會上,北京林業大學實施的“回收”行動計劃令他眼前一亮:學校里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相當可觀!這不是可以用來換資金嗎?就這樣,“回收”行動計劃被引入西安工程科技學院(西安工程大學前身),從“綠色方舟”百余名成員中抽出30多人組成一支“回收”行動小分隊,主要任務就是每個周末定期深入學生宿舍收“垃圾”。 第一次進宿舍回收“垃圾”招致同學嗤之以鼻的情景,令“綠色方舟”的成員記憶猶新。眾多的“冷眼”讓一些成員打起了退堂鼓。但經過郭可義多方協調,一個忙碌的下午過后,“綠色方舟”靠“垃圾”賺到了第一桶金——18.5元。 干著干著,“綠色方舟”的成員有了新發現:誰都瞧不上眼的“垃圾”,背后竟蘊藏著一個大市場。郭可義尋思,這兩年國家支持循環經濟,“綠色方舟”的廢品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如果能進行公司化運作,利潤絕對可觀。郭可義興沖沖地找到本校藝術工程學院2003級環藝專業的學弟田琨,兩個人一拍即合。 通過對西安高校的一次調查發現,西安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60萬,這么多人每天產生的“垃圾”,無疑都是公司業務的潛在來源。2005年11月,在學校的支持下,陜西綠光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西安工程大學以社團的形式正式注冊成立,公司有員工100多人,全是在校大學生。從此,郭可義和田琨便正式開始了特殊的創業。或許是這個公司在西安高校的影響力以及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收破爛的緣故,郭可義和田琨也被同學們稱為大學生“破爛王”。 “公司成立之初,單靠簡單地‘買進賣出’利潤十分微薄。”公司總經理田琨告訴記者,他們逐步將目光轉向了廢舊物品的再加工上。 2005年6月,又是畢業生離校時間,服裝與藝術學院的王丹注意到,畢業生4年積攢下的電子辭典、舊書、CD、電器、被褥等物品大部分沒法帶走,只能擺地攤賤賣,來不及賣掉的就當垃圾扔掉,而這些東西恰恰是很多低年級同學需要的。 在王丹的建議下,公司開通了二手市場業務,賣家可以直接將東西賣給公司,也可以寄存在公司申請代賣,若到期仍未賣出或達不到預期價格,交點管理費還可以取回。 通過不斷地摸索,“綠光”建立起一整套規范的垃圾回收、處理、變賣管理系統。僅半年時間,公司主營業務月收入最高已達到5000余元。 對大學生創辦“破爛”公司的做法,西安工程大學團委有關負責人說:“這種形式為很多大學生創業和就業提供了一種思路。‘破爛’公司本身從事的是一項環保公益事業,其在校園里創業不但鍛煉了學生們的實際能力,還有利于為其他學生創造樹立環保意識的氛圍。” 西安工程大學的一名學生表示,創業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每個學生的實際并不相同;因此雖然他們很羨慕大學生“破爛王”,但他們還希望從事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另外幾名大學生認為,“破爛王”的腦子很靈活,思路也非常特別,其創業經歷對他們有很大的啟發。大學生能夠在畢業時就有一個腳踏實地的就業觀念和創業觀念,是最重要的。 一些學生家長認為,大學生當“破爛王”有點屈才,應該尋找適合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才能對得起家長和國家的培養心血。另有一位大學生家長劉先生對大學創辦“破爛”公司的看法是:雖然這些學生的創業很另類,但是他很佩服這些學生的創業勇氣和獨特的眼光,他們的膽識和勇氣可嘉。(鳴琦 丁茜 本報記者 柯昌萬)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