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9月想重返校園
大一時,陳晞就擔任了學校音樂學會的副會長。當時學校的音樂會都是在露天進行,缺乏設備。她與一個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音樂工作室,主要是向大學生提供音樂舞臺設備。后來,她又和廣州大學城里的其他5個工作室結盟組成了一個文化傳播公司,陳晞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和總裁。“當時公司主要是做廣告代理,做大學城里的公益廣告。”
“文化傳播公司運作了一年,目的是打開學校里的渠道,打開黨政、社團和各種學生會的聯絡關系,我們主要是針對學生服務。那只是我們那個階段必須要做的,完成資金的積累,我們真正想做的還是校園文化建設這塊。”
大二的時候,陳晞選擇了休學,“因為實在忙不過來。而且我身體不太好,不能兼顧工作和學習。同時,學校管得很嚴,3次點名不到,就沒有考試資格。”
“現在有許多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沖動,但總是想得多,做得難。因為他們考慮得不夠多,不夠深入。想了后去做,不能蠻干,一定要考慮細節。在這方面理工科的學生有這個優勢,就是多建幾個模型,看哪個模型最優。”
對于自己的未來,陳晞說,“我保留了學籍,我現在還是一名學生。明年9月份,我還會回到學校讀大三,并且要完成本科的學業。進大學不是為了文憑,但學到邏輯思維能力,這將使我終身受益。”
同學:創業應等畢業后
作為陳晞的副手,陳昊是廣州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學生,今年9月份就要讀大四了。和其他幾個創業伙伴一樣,陳昊同樣面臨著學習和創業的抉擇。“我還沒有決定是不是也要休學來全心經營這個項目,但做這些事肯定會對學習有影響。不過父母鼓勵我去嘗試。”
陳晞等人的創業行為,在同學們中引起了爭議。不少同學一談到創業時就會提起她的名字。一位大四的學生說,覺得陳晞挺讓人羨慕的,因為她很有勇氣去面對挑戰。但有些同學對她的做法不理解。“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事情,為了創業而休學有些本末倒置,創業完全可以等到畢業以后。”
朱松清是中山大學北校區的本科畢業生,在校讀書期間就自己創辦了藥品批發公司。他說,只要有決心和能力,不管一個人受教育的水平如何,都可以嘗試創業活動。但由于大學生對市場了解不深,往往不能制訂具有吸引力的市場計劃吸引資金,以致嘗試失敗。在創業中經驗和知識的不足、心態的不穩定、商家意愿的不明確性等都是他們在工作中要克服的難題。
專家:大學生創業未有明朗政策
廣州學生創業團隊的數量、質量都居全國的首位。目前,廣州大學城里共有學生創業團體60多個,其中主要是做代理通訊、IT行業的銷售,還有一些是從外面批發貨物來大學城銷售。對于陳晞等人的創業舉動,也引起了老師和教育專家的關注。
陳昊所在學院的高級就業指導師鄧老師認為,當前國內高校對大學生創業尚無明朗的政策,仍處在研究階段。鄧老師說,他個人反對大學生盲目創業的行為,但建議有能力、有興趣的個別大學生要慎重考慮、理性創業,而且不能影響學業、不要給家庭經濟帶來風險。在校大學生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有刻苦學習,建立科學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將來才能夠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在業余時間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在社會閱歷、心理以及經濟承受力等方面比較缺乏,一旦創業失敗,后果很難想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趙燁主任認為,大學生對社會和市場了解有限,在未掌握足夠社會經驗的前提下進行創業活動會遇到很多風險。她建議學生先把在校學業完成好,在日后參與社會工作過程中再考慮自己創業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