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大二男生創校園健身會館
在一間300平方米的空間內,擺放著跑步機、啞鈴等健身器械,一名名學生模樣的健身會員在盡情地享受著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就是開設在黑大校園內首個由學生自己創辦的健身會館——美+力健身會館,會館的創建人是黑大法律系大二學生劉佳斌。
快樂自闖天下
劉佳斌,黑龍江大學2005級法律系學生。2005年,劉佳斌剛進入大學校門時就感受到了未來就業的巨大壓力。在劉佳斌的頭腦中突然閃過這樣一個念頭——自己創辦實業,以此來鍛煉自己,并且在經營中學習管理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觀察,劉佳斌發現校園內的女同學缺少娛樂健身場所,而校園外的健身場所費用大多昂貴,學生無法承受。經過一番詳細考察,在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老師的支持下,劉佳斌決定租下黑大游泳館二樓100平方米的空間創建一所健身會館。
創業資金從哪兒來?學業和創業該如何兼顧?這些實際問題一下子擺在了剛進入大學的劉佳斌眼前。此時,劉佳斌想到了自己在高中階段積攢下來的的零花錢,他把這些積蓄用在了租場地和聘用教練方面。當劉佳斌和第一個合作伙伴走入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兩人相擁在了一起。他們用男孩子獨有的慶祝方式為自己邁出的第一步而擊掌。
由于資金有限,剛開始他們的健身會館并沒有什么大型的健身器械,只是外請來了專業的瑜伽、跆拳道、健身操的教練為會員們進行健身指導。兩人一邊籌建會館一邊招募會員,盡管只招到不到100名的會員,但這些小小的成已經足以讓劉佳斌欣喜若狂。同時,會館設施簡陋、輔助服務不理想等問題也給劉佳斌的經營埋下了隱患。
自當教練嘗盡創業辛酸
正當劉佳斌沉浸在創業初期成功的喜悅中時,與劉佳斌一起開辦健身會館的同伴因畢業放棄了合作,一位專業的健身教練又因事離劉佳斌而去。而此時,緊張的學業也使爭強好勝的劉佳斌應接不暇。面對厚重的書本、空曠的健身場地,劉佳斌一度陷入了困境。
路該往哪兒走?就在劉佳斌手足無措的時候,父母給了他莫大的幫助。他們不僅為兒子加油打氣,還把自己人生的經歷講授給劉佳斌,使他茅塞頓開。劉佳斌決定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挺過第一道坎。沒有健身教練,劉佳斌開始自己擔任,利用課余時間猛補健身知識。可不論怎么補,劉佳斌總是感覺不夠用。同時,繁重的學業又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的選擇,經常陷入兩難。最后,劉佳斌選擇了兩者兼顧,他利用空閑時間打理健身會館所有業務,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復習書本上的知識。臨近考試,劉佳斌每天學習到后半夜不說,第二天還要堅持為會員上健身課。經過近半年艱苦的日子,寒假到了,劉佳斌的健身會館暫時停業了。
同伴回歸重新開張會館
2006年3月,經過一個假期的休整后,劉佳斌重新回到了校園。一番思量后,劉佳斌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將他的伙伴兼健身教練梁慧請回來。在打了無數遍的電話、進行了10余次的談話后,劉佳斌憑借著真誠和執著感動了梁慧。第二次合作開始后,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原來的場地太小、設施太陳舊、輔助配套設施缺乏。
劉佳斌一咬牙,決定把原有場地面積擴大到300平方米。在黑大創業教育學院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新場地需要裝修,然而兩名年輕人都是門外漢,常會受騙上當。為了擴建新會館,劉佳斌來回奔波,親手買回每一個螺絲釘。由于會館位于游泳館的二樓,多年受潮,棚頂經常漏水。劉佳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特地買來膠帶和專門防止滲漏的膠,親手補好10余處漏水處。
場地準備就緒了,可如何招攬新會員又成了一大難題。因為學校有規定,不可以擅自在校園內粘貼宣傳海報。幾番周折后,黑大創業教育學院的老師深為劉佳斌的創業精神所感,特事特辦向學校申請了粘貼海報的許可。接到這個消息后,劉佳斌和梁慧高興地跳了起來。隨后,他們馬上趕印了1萬份的宣傳單,走遍了黑大32棟女生寢室樓。果然,這一舉動很奏效,眾多報名者紛紛前來。
一個月招募了近百名會員,月收入6000元
經過了創業初期的歡笑、淚水、辛酸后,劉佳斌的美+力健身會館以嶄新的形象展示在同學面前。從剛開張8個月一共100名會員,到二次創業一個月就100名會員;從開業初期的10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到現在的300平方米的場地;從沒有一件正規的健身器械到擁有4臺跑步機和啞鈴等器械;從每月每人80元會費到110元的會費;從每月不到1000元的收入,到每月6000元的收入,劉佳斌嘗遍了創業的酸甜苦辣。看到自己的健身會館越來越好,劉佳斌很欣慰。
黑大創業教育學院的老師說,劉佳斌是近年來該學院涌現出的創業典型之一,面對如此巨大的就業壓力,劉佳斌已經開創出了屬于自己的創業之路。劉佳斌笑稱,他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許過程中的不甘退縮就是自己的成功之道。“健身會館最初是為女生開辦的,現在場地大了,我還想擴大經營對象,再多購置些健身器械,我希望更多的男生也也能加入到其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