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退學當"豬倌"北大"賣肉才子"稱不值 幾年前,迫于生計的北大畢業生揮刀賣肉,萬般無奈成了“賣肉才子”;現在,大三學生主動退學,興沖沖回家做起了遠近聞名的“豬倌”。
在北大才子眼中,半途荒廢學業的“豬倌”實在幼稚可笑,目光短淺,于己于社會都毫無意義。于是,有了一句勸誡,“人生一半憑本事,一半靠機遇。當心血本無歸啊!”
而大學生“豬倌”則信心滿懷,“我已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信誓旦旦要樹立一個自主創業的成功榜樣,帶領村上人共同致富。
大三學生的經濟賬:讀書不如養豬賺錢
如果有可能,他想建一座大型養豬場,帶領村民發展養殖業;如果失敗,他還想卷土重來,不輕言敗。涇陽縣小伙王超,一個22歲的大學生,在大學三年級剛開學之際,就執拗地辦理了退學手續,回家養豬。
王超算了一筆賬后,父親無言以對。從最初的強烈反對到現在的大力支持,父母似乎也看到了兒子帶來的美好前景。
高考填志愿第一次報的都是農業大學
昨日上午,剛送走一批記者,王超就撐不住了。在報社實習的同學讓他通過媒體尋找愿意一同養豬的合作伙伴,可王超沒想到動靜如此之大。“我一夜沒睡,剛想休息就來了一撥電視臺的。”王超睡眼惺忪地從豬圈旁的一間平房里走出來。
身后躺著一頭待產的母豬,王超沒多想順手拉來小板凳招呼記者就座。2003年,王超第一次參加高考,填寫的四個志愿都是農業大學。可這一年,他以五分之差與農業大學失之交臂。隨后,一張西安某學院飛機發動機維修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沒有引起他絲毫興趣。第二年,王超沒有改變初衷,志愿表上只填寫了內蒙古農業大學一個學校。“那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原,畜牧業發達。”王超說,那里吸引著他。
剛入校,養豬的念頭就開始在王超腦子里徘徊。“沒事我就往圖書館跑。”在圖書館,王超找到了很多關于養豬的資料,再把它們一頁一頁復印下來。去得多了,圖書館老師以為他是一名畢業生,急著寫論文,王超卻開玩笑地說:“我是提前畢業。”退學前,他又去圖書館突擊復印了很多資料。“我帶回來的復印資料有這么厚。”王超張開雙臂給記者比畫了一下。
給豬打針,他把豬追得滿院子跑
對養豬,王超顯得很自信。大學里,就讀的動物科學專業讓他感到興奮,“專門有一門課程叫《豬生產學》”。
王超家的豬圈被一片果樹包圍著,對面的凹地里就是王超二伯家的豬圈。盡管二伯家的養殖規模比自己家要大,但王超直言,二伯家的豬沒有他養得好。“首先,我的豬圈設計改造要比他的合理得多。”王超用手指指身后的豬圈說,自己的豬圈采光好、利于通風。
而王超認為自己能養好豬的關鍵之一在于飼料配制很特別。“大學里,我就學過給豬配飼料。”這個飼料配方連父親王保峰也不知道。
剛開始養豬,母親岳亞利一直不太放心。“小兒子養豬是笨辦法,可他有實踐經驗。王超的實際操作太少了。”給豬打針,弟弟不停地捏豬屁股,直到豬麻木了,不知不覺打針就順利完成;可每次打針,王超追得豬滿院子跑。對此,王超很坦然,“原來以為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養豬知識夠用,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還有很多欠缺”。不否認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可王超也真正體會到了實踐的價值。
“既然上了大學,就要科學養殖”
中午12點半,王保峰提醒兒子該喂豬了。王超拎著水桶走進豬圈,開始配制飼料。12個小圈里的豬尖叫著擠在墻角,一頭小豬奮力站起身,將前爪搭在豬圈上沿。喂完豬,王超又開始沖洗豬圈。去年由于豬藍耳病暴發,二伯家的豬幾乎全部死亡,賠了數萬元。王超說,那是因為他沒有做好防疫工作。“養豬業重在防疫。”為了不讓豬得病,王超給每個豬圈編上號,再給每圈豬建立生長檔案。“外購仔豬,第16天,水腫、副傷寒苗,2毫升/頭……”這樣的檔案,王超準備了好幾份,不僅有“外購仔豬”檔案,還有“后備種豬”檔案等。“我既然上了大學,就要科學養殖。”
算了一筆賬讓反對的父親啞口無言
剛聽說兒子要回家養豬,王保峰和岳亞利堅決反對。“本想著上了大學就不用再回農村吃苦了。”可王超算了一筆賬讓父親啞口無言。
“按每頭豬190斤重、每斤豬肉4.2元算,70頭豬就是5萬多元。”王保峰說,王超自己配制飼料每斤能便宜2角錢,每天300斤飼料就是60元左右,一個月僅飼料就能省1800元。“這是城里一個普通公務員的工資吧。”憑借自己的見識,王保峰顯得很得意。今年4月,家里賣掉了30多頭豬,純收入約14000元。
現在,王超也有自己的煩惱,一是缺錢;二是按照規劃,目前的豬圈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找地也是件棘手的事。
“賣肉才子”:他的人生坐標發生了偏離
8月15日中午,陸步軒坐在西安市長安區檔案館地方志辦公室里。
由于近期工作繁忙,陸步軒的眼睛很少離開電腦屏幕。
談起豬肉市場陸步軒頗具專家風范
等記者拿出近日媒體關于我省涇陽縣大學生王超退學回家養豬的報道后,陸步軒開始認真閱讀起報紙。幾分鐘后,陸步軒將報道擲于桌上,面無表情。先未提及,仍是肉店老板的陸步軒卻對近年來豬肉市場行情進行了分析。“豬肉價格瘋漲絕不是正常的。”談起豬肉市場,陸步軒頗具專家風范。他認為,今年豬肉價格暴漲主要原因是,去年肉價低迷,養殖戶幾乎全部賠本。他的很多養殖戶朋友一氣之下將豬圈砸掉,并發誓今后無論市場怎樣變化絕不再涉足養豬業。同時,豬藍耳病的大規模暴發讓很多養殖戶提前宰殺生豬,拋向市場,造成了一段時期豬肉供過于求的假象。而且,養豬成本的不斷增加,讓這個行業的利潤一降再降。現在,陸步軒的肉店每天能賣掉600斤生豬肉,但與去年相比,銷量下降了一半,“幾乎無錢可賺。”提起“豬倌”王超,陸步軒笑了笑……
退學做“豬倌”一點都不值得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對王超退學回家養豬怎么看?
陸步軒(以下簡稱“陸”):他的選擇是不對的,完全抱著撞大運的思想。豬肉市場起伏較大,變化莫測。今年,盡管豬肉價格猛漲,但實際上大多數經營戶在賠本經營。養豬業的風險很大,一旦發生疫情,將血本無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