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是平平淡淡、恩恩愛愛的,家庭很溫馨,家庭的氛圍是一種力量。我們的想法是多愛護孩子,寬容一點,不要打、不要鬧,人生很短暫,要太太平平過日子,盡能力快樂。所以,對孩子,我們從來不說“你笨”,孩子的成長不容易,多順著孩子的思路。同時,不斷地教育孩子,比如遇到孩子不開心的事情,如果直接說,孩子或許聽不進去,我就會通過寫信的方式和他交流,把信寫好放在他的寫字臺上,他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效果或許更好。同時,我跟孩子說,你只要喜歡到書店去買書,都可以到爸爸這里來報銷,因為書不僅僅是學習看,而且也是資料的積累。因此,孩子一直保持著看書的習慣。
人的成長是走樓梯,要一步一步走,這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孩子創業了,我們一定支持他走下去,因為,不管怎么樣,至少從鍛煉的價值上來說,孩子做得相當成功。
復旦科技園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園部門經理朱江:
知道哪一個階段需要多少資金
對于創業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憑著一時的沖動,碰到一點問題就退縮了。需要在準備創業之前,充分研究自己的好點子,市場的風險很大,了解市場風險非常重要。
同時,要有好的合作團隊,團隊的領導者除了自己本身的個人魅力,還要有對市場的決策能力,對未來的把握能力等等。
其次,資金是最基本的,錢少沒關系,可是對錢的使用、如何規劃都很重要,要知道走到哪一步,哪一個階段需要多少資金。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市場。如果名校出身當然有優勢,可只是憑著感興趣,而創業的內容又與專業相差太大,或許困難會很大。這里就有一個創新的點子與實踐相結合的因素,有一個過渡的時間,這個時間快的2個月就可以了,而慢的甚至要一兩年,這個時間成本很高,需要盡量縮短。
復旦大學校產辦副主任趙文斌: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并不是人人需要創業,也不是人人都會創業,如果選擇了創業,就要有耐心,不要太著急,也不要太功利,不是說今天做,明天就成功了。而作為支持系統,我們需要集中比較多的資源支撐這個體系。
創業分三個階段,像辛潔暐這樣成立了企業,開始了創業之路,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創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兩年之后再來看,資金、管理是否跟得上,企業是否在不斷完善,是否積累了更多資源。
第一個階段則是如何找到最適合創業的人,也就是大學在培養的內容之一。其實我們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最適合創業的能力的人最有效的支持。我們要做的是“順水推舟,順理成章”。在大學里,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業準備、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尋找創業的機會和可能,讓學生有想法的自我表現篩選,同時找到最適合創業的人,為他們創業提供創業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