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設計師的成長
楊正凱在紐約讀初中時,他畫的草圖常常被老師當作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典范。楊正凱還記得,自己畫的時裝設計草圖被學校老師評價為“創意中夾雜著抽象”。有些從事時裝設計多年的設計師看到他的草圖,經常會認為這是出自有著豐富經驗的設計師之手,而不是一個年輕的中學 生。
高中時代的楊正凱已經在學校鼎鼎大名了。除了他的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之外,他平時有個性的衣著和畫一手好畫的技巧讓大家對這個華裔學生刮目相看。讀高中后,楊正凱得到時裝學院FIT老師的指導,他筆下的設計草圖畫得也越來越成熟。
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華人家庭,楊正凱的父母也希望兒子將來能夠成為醫生、律師或者電腦專家,但他卻另有想法。記得高中時代學生們都準備報考大學時,楊正凱卻告訴父母“我要讀FIT時裝設計學院”。當時楊正凱已經得到FIT的錄取,并為他提供獎學金。
當父母聽說兒子要當一個“以畫畫為生的設計師”時,嚴厲地告訴楊正凱說,“我們希望你上名牌大學,讀一個好科系,將來出人頭地。”或許在老一輩人眼中,兒女的成功大多都與名校有著莫大的關聯。不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一番期望,楊正凱聽從了家人的勸告,報考了紐約大學計算機系。
學習成績突出的楊正凱在校期間一直都是尖子生,除了在學校擔任助教的職位外,他還連續獲得“系主任優秀學生獎”(Deans List)。然而,繁瑣的電腦程序和枯燥的編程系統并沒有將楊正凱對時裝設計的滿腔熱情溶化,他仍然利用課余時間堅持自學,利用空閑時間設計時裝草圖。
開創精品店
2003年,楊正凱拿到了紐約大學計算機系的畢業證書。當同學們都在到處投遞簡歷,找工作的時候,他卻在物色著第一家屬于自己的店鋪。剛剛大學畢業,楊正凱就告訴父母“我要自己開店,不再從事電腦相關行業”。當時母親聽了兒子的一番話,第一個反映就是“氣死了”。回想起過去,楊正凱說,母親說什么都不讓他自己開店,告訴他“我們是為了你好,你要去正正經經找個工作”。
母親的勸告、父親的阻攔那時候楊正凱聽得太多了,但一心想要進入時裝業的他不得不告訴家人“我心意已決,不管你們多傷心,我只想讓你們知道,時裝設計是我畢生的追求。”看著兒子信誓旦旦,楊正凱的父母只能抱著“讓他試試看”的態度,同意他開時裝店。
當初,楊正凱手里也沒有太多資金,只能勉強在法拉盛租下一間200多平方呎大小的店面。店面雖小,但楊正凱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他親自動手,把臨街的櫥窗裝點一新,他說,只有櫥窗展示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顧客才能進來買東西。
楊正凱利用自己服裝設計的經驗把一個個模特打扮得性感萬分,從衣著到鞋子,甚至到櫥窗內的燈飾,都吸引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楊正凱代理法國和意大利的時尚女裝,他認為,只要設計好,就不怕沒客人。
果不其然,楊正凱的Dejavu(巴黎時裝精品店)才開張沒多久,其經典歐式女裝就打響了名氣,上門來的顧客絡繹不絕。女孩子看中這家店的與眾不同,也得知楊正凱是設計師出身,常常來到店里讓他幫忙搭配衣服。有些客人干脆每個月就把自己買衣服的預算交給楊正凱,讓他按照自己的體形、年齡和喜好搭配一套套漂亮的時裝。
幾個月后,楊正凱擴大了店面;三年后,這家1000平方呎大的精品時裝店煥然一新,店里的裝修和設計都是出自楊正凱之手。那些粉紅色的墻壁、試衣間里玫瑰花樣的掛衣鉤、沙發上柔軟的靠枕和極具浪漫風格的紗簾等都讓來到Dejavu的人們感覺到非常女性化。有些客人甚至空閑的時候會來店里與楊正凱隨便聊聊,喝一杯咖啡,談談最新的春季時裝流行趨勢,楊正凱的店被稱為“大家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