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開店當"老板" 半工半讀辛苦并快樂著
中新浙江網9月18日電 高校陸續開學,沉寂了兩個月的大學校園再度熱鬧起來了。在寧波大學本部與寧大科技學院之間,有一個叫做雙橋街的地方,聚集著幾百家店面,被周邊高校的學子們稱為寧大旁邊的“天一廣場”。記者昨天在雙橋街發現,琳瑯滿目的店當中,有不少是“學生老板”開起來的。
一邊讀書一邊開店
雙橋街東邊的一個小弄堂里,有家名叫“仰利德”的書店,10平方米左右的店內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舊教材和學習用書。書店老板是兩個剛升上大二的學生,其中一個叫俞亮亮。書店開起來有一個多學期了,舊教材都是從高年級的學生手里以低價收購來的。“現在學校不會強制學生購買新教材,而是根據學生填的購書名冊再去添置新教材。”俞亮亮說,學校這一政策讓他有了開書店的沖動,和另外一個同學一商量,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了。他們以教材原價的1至2折購進,再以原價的3到4折售出。為了自己上課時不耽誤書店正常運轉,他們還請了兩個校友一起看店。在扣除店面租金等各項成本后,兩人上學期通過書店賺了7000多元錢。
讀大三的方芳和一個已經畢業的校友一起開了家小飾品店,她指著對面一個關著門的小店說:“那家店的老板也是學生,估計今天有事沒過來。”
雙橋街到底有多少學生在開店做生意?幾個學生老板都搖頭表示不清楚,但大家都表示“幾十個人總是有的”。
辛苦并快樂著
為什么會選擇開店來打發課余時間?俞亮亮說:“說實在的,如果沒這個書店,我的課余時間也許就是窩在宿舍里打電腦游戲了。”俞亮亮是商學院的學生,課堂上學的就是商業知識,“這里店面雖小,但足以把自己的所學和實踐結合起來。”在他看來,一邊讀書一邊創收,還可以為需要買書的校友省錢,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方芳說起自己的生意則顯得很有壓力,她的店面在幾個學生老板開的店里面積算是最大的,“扣除假期幾個月的租金,我們一年仍要給房東2萬多元錢,遇到生意不好的時候真的很愁。”盡管辛苦,壓力也不小,方芳卻沒有結束生意的打算。
當然,開店的學生當中也有打退堂鼓的。寧波大學科技學院的周飛林上學期從別人手里接過了一家服裝店,但干了幾個月后覺得太辛苦、賺錢又不多,上學期末她就把店里的生意結束了。
開店不應影響學業
那些“沒吃過螃蟹”的學生又是怎么看待學生老板的呢?一名學生表示,學生開店也是創業的一種,“不管成不成功,至少勇氣是值得佩服的吧。我們現在積累不了財富,體驗一下積累財富的過程也是好的。而且開店也能讓學生早一點接觸社會。”
也有學生對此持反對意見。一名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班上有一個開店的,自從做生意后,就經常逃課,上學期還有兩門課程重修。“如果花一兩年時間做生意,卻換來重修補考這樣的不光彩記錄,我寧愿選擇不去開店。”還有一名學生認為,靠開一家小店面換來的收獲總是有限的,大學生活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怎樣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才是學生應該認真思考的。
對此,寧波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王洪影老師表示,對于有意創業的學生,中心不僅可以幫助提供政策咨詢,還可以在業務知識上進行指導,但是“學生以犧牲學業的代價進行邊緣創業,學校不提倡”。作者:記者肖勇實習生俞帥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