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到雜志 5名大學生辦“消費”雜志風行高校 當5個毛頭小子在一年多以前創辦起薄薄的、裝潢簡陋的《校園消費》時,誰也不會想到,這本承載了幾個大學生夢想的DM雜志能飛多遠。但現在,身為雜志負責人的劉洪燕在辦公室里接待眾多捧著錢找上門的企業時,誰也不敢否認,在這個校園消費市場上,這群年輕人掘到了第一桶金,他們用自己的創意和勤奮創造了一個屬于他們的商業天地。
和成都體育學院大二學生廉超一樣,有一段時間有許多大學生經常到市中心的一家自助火鍋店吃火鍋。因為他們手里均有幾本《校園消費》雜志,上面印有這家火鍋店的10元代金券。據說,有的高校班級聚餐,全班同學會搜集一堆《校園消費》上的代金券,數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往市中心吃火鍋。
不僅是消費者有了消費的快樂,就連這家火鍋店的老板也樂開了花,因為在《校園消費》上發布了幾期廣告和代金券后,火鍋店的人氣比原先旺了很多。
短短一年多時間,這本名為《校園消費》的DM雜志風行于成都的10多所高校,各高校的學生們手持雜志,按圖索驥,憑借雜志上的消費優惠券流連在各種消費場合:餐飲、娛樂、培訓、購物、駕校、醫療……大學生與商家,通過一本雜志完美鏈接,各取所需。
今年4月,這本雜志獲得成都傳媒集團的青睞,借助與該集團的合作,《校園消費》獲得了正式刊號。“期望在未來幾年內,建立起全國性的高校校園整合營銷平臺。”昨日,雜志負責人劉洪燕在接受采訪時,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創業之初】
從消費地圖到消費雜志
創辦這本雜志的是5名大學生,現在已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這個五人團隊中,劉洪燕、任建、王林是四川大學2006屆畢業生,劉振華在成都大學念大四,龍宏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讀研一。
2005年9月,新學期開學了,身為學生干部的劉洪燕等人經常為學弟學妹們指導生活上的小細節:哪里的面最好吃啦,哪里的衣服最便宜……幾番折騰下來,靈感不期而至:能不能向商店拉拉贊助,給學弟學妹們提供一些優惠呢?當年10月,劉洪燕和另外幾名學生一起,靠著學校附近多家商店出的2萬多元的廣告資金,印刷了1萬份“川大地圖”,勾勒出了川大附近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小店,所有與學生們衣食住行相關的都一網打盡。沒想到的是,“地圖”成了搶手貨,許多商家聞訊紛紛找上門來。
與其繼續出“地圖”,不如辦一本雜志。2006年9月,一份名為《校園消費》的雜志誕生了,雜志刊登的是高校周邊詳盡的消費指南和令人動心的“代金券”。而代金券的創意,成了幫商家吸引大學生的重要手段。一些學生干脆登門索取雜志,甚至有學生把《校園消費》拿到網上叫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