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0000,月入5000。”去年,剛大學畢業的成都姑娘李莎莎從某商業雜志上看到這則飾品加盟廣告時,興奮不已。然而,從最初發現機會時猶如身在天堂,到決定抽身遠離,前后不到一年時間。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大約有1000萬選擇自己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而特許加盟所宣揚的“低門檻、低風險、高收益”往往吸引著大批大學生創業者。然而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一回事。
積累開店經驗
讓李莎莎當初心動的是廣東“伊秀”飾品所刊登的加盟廣告。平時愛從學校周邊小店購買小飾品的她被這家公司產品“獨特”的款式所吸引,“小飾品,有大市場”,加上畢業在即,急于尋找機會的她在通過與這家公司的聯絡人進行多次電話溝通后,決定加盟該飾品連鎖。
在選定了自己學校后門的一家小鋪后,李莎莎按“加盟最低門檻”1萬元向對方支付了首批進貨款,加上租鋪和布置,李莎莎首次投資不到3萬。“如果按照承諾的投資收益率,半年就可收回投資,比找工作收入高多了。”她這樣盤算。
然而,貨品一到,李莎莎發現價值1萬元的首批貨品中,新款的比例不到30%。大部分貨品款式非常陳舊,很難受顧客歡迎。“當初在選擇進貨時,對貨品的搭配并未進行過多考慮,只選擇了讓總部按照標準店的搭配來進行。”李莎莎總結到。然而,這僅僅是她開店經驗積累的開始。
按照加盟總部提供的選址要求,李莎莎選擇了面對學校大門的店面,不僅承擔了高額的轉讓費,還面臨著周邊幾家經營多年的飾品店的競爭。“近1年下來,利潤基本貢獻給了房東”。
信息不對等
由于大學生創業群體往往局限于資金門檻,在加盟特許品牌時往往選擇“較低門檻”的項目,而這類加盟者往往很難引起總部重視,在面臨貨品更新換季和策略調整時,往往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加大了經營風險。
李莎莎發現,當自己的加盟店收到總部的新品信息和銷售策略變動通知時,同在成都市中心的一家較大規模的加盟店不僅新品已經上架了,而且已經在執行新的銷售策略了。“年輕人是購買飾品的主要群體,她們之間也往往相互溝通著潮流信息,比消費者信息還落后讓經營者頗為尷尬。”當她意識到某款產品開始在學生群體中開始流行時,從下單到貨到,卻需耗時半個月左右,等到貨品上架時,已錯過了最佳銷售時機。
不僅如此,隨著對市場的摸索,李莎莎發現該品牌的部分貨品在成都批發市場同樣能以相同的批發價獲得,而通過廣州總部發貨,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還缺乏貨品調整的靈活性。“當初在加盟時,總部承諾1年后將對年進貨上10萬元的加盟商返還1萬的獎勵金,條件是將總部作為唯一進貨渠道。”李莎莎無奈地說到,幾次進貨下來,自己的進貨額已經超過了10萬元,如果此時選擇從其它渠道進貨,將失去獲取獎勵金的資格,“等到返點到位后,肯定將另做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