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奧數培訓漸成氣候后,學而思的培訓已經擴展到小學英語,初中、高中領域。盡管競爭愈發激烈,但基于對“學而思”品牌的信賴,生源仍是源源不斷。
學而思目前 有6處網站,教學業務主要分布在北京,目前已有10個辦學地點,僅海淀中鼎三層總部,面積便有兩千多平方米。東城、朝陽等辦學點也即將開班,有的辦學點甚至租下了整棟樓房。據介紹,目前學而思的業務正考慮向上海、南京等一級城市拓展。
目前來看,學而思在校生上萬人,每期學費800元到1500元不等,計算下來,收入的確不少。但這收入也并非“動動嘴皮子”便能輕松獲得,它由學而思視如生命的教學“產品”質量進行保障。
質量和口碑勝于利潤和規模
“學而思很重視口碑,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可以說是到了苛刻的地步。”據學而思的一位員工介紹,在學而思的培訓班里,主要施行小班教育,小學班15人、初中20人,高中25人。盡管現在的學校通常是二三十人班,盡管少招一個人會失去很多利潤,盡管家長因給孩子報不上名而怨聲載道,張邦鑫仍然固執地堅持這一點。
另外,在學而思,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免費試聽,課堂上家長都可以旁聽,不滿意按比例退費,這讓家長們免除了后顧之憂。
師資,是辦校的“硬件”之一,學而思的教師資源也和很多學校不一樣。除了一半有經驗的在職老師,還有一半是學而思精挑細選的名校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在我們之前沒有學校敢大量用年輕人來授課,”張邦鑫肯定了在職老師的教學經驗豐富,但也表示沒有經過專門師范訓練的年輕人,經過學而思的專業培訓后,往往有令人驚喜的表現。
學而思的培訓選拔非常嚴格,學歷、教學經驗固然重要,能力、教學質量、負責程度尤被看中。在初試中,這些未來的學而思教師先要成為學生——答卷做題,考官會根據解題思路、結果進行判斷,10分鐘后要求應試者開始試講,考官在手中的表格上依次打分,包括聲音、手勢、思路、講課的激情、互動、提問、微笑、板書等。
學而思的面試淘汰率很高,只有很少人能進入復試。初試和復試之間,學而思還會安排通過面試的準教師聽幾節課,做幾次培訓。培訓完后學科領導人會在復試中聽應試者講課,評定星級、考核,開會討論錄取。
辦學初期,張邦鑫還親自督導并給予新老師鼓勵與建議。一位老師的試講他竟然聽了11次,在不斷加強訓練沒有問題后才允許其上崗。對于普通話不利落的老師,他還建議每天半小時朗誦,含顆花生,鍛煉口齒。
在學而思,評定教師的教學質量,標準也很嚴苛,除了學生的分數還有家長的評估。有位家長在奧數網留言:“奧數網之所以能辦得這么好,跟它對老師的要求,它自身的生存、競爭壓力是分不開的。我就見過兩個老師,因為課講得不好,在遭到家長投訴后被開除了。”
成長期的師資和管理能力之痛
學而思盛名在外的口碑,帶來的是企業的迅猛成長,也給張邦鑫帶來遺憾與煩惱。因為企業的發展過快,學業不能兼顧,張邦鑫在今年上半年不得不做出“退學”的痛苦抉擇。
“企業小的時候,是創業者自己的;企業做大了,是社會的。做這一行,我的初衷也只是解決生活費與家庭支出。但公司發展到現在,有將近300名教師,500個家庭,1萬名在校生,我不能逃避自己的社會責任。”
張邦鑫表示,目前 不急于擴大規模,目標主要是使教學模式更加優化,教學質量更加有保障,幫助更多的學生獲得優質的教育。在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保障品質的情況下,會采取建立連鎖學校 的方式進行擴張。
談及借助資本力量進行快速擴張,張邦鑫顯得很謹慎,“我們考慮過融資,也有人給我們介紹過,但是我們覺得時機還不成熟。一方面學校資金流比較充足,另一方面我們認為目前規模還不夠大,處于高速發展期,融資相對吃虧。”
張邦鑫在謹慎小心的規劃自己的教育 版圖,他認為專心把一件事做好已屬不易,暫時不會考慮擴大業務范圍,當然也不排除如果有合適的對象會考慮并購。但會與當下很多公司的并購不同,他看中的不是企業目前的規模和業績,而是企業的負責人及管理團隊。
張邦鑫也并不諱言學而思正面臨很多問題。首先,優秀師資不足正成為學校的發展瓶頸。其次,作為企業管理者,學生物的張邦鑫已經意識到個人管理能力的增長 滯后于學校的發展。雖然組織結構在不斷調整,高級管理人才也一直在補充,但相對于學校的迅速發展依然顯得捉襟見肘。另外,執行力與服務 滯后問題也亟待解決。
這一切,讓這位年輕的創業者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感。下一步應該怎樣走?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7月初,帶著管理上的這些困惑張邦鑫報考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希望通過系統學習開拓視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把握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伴隨一生,文化改變世界”。從農村“考”出來的張邦鑫,比更多人更能真切地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和思考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創造財富的同時是能夠幫助更多年輕學子獲得快樂。張邦鑫最近最重要的決策就是:學而思每年要向社會捐助建立一至幾所希望小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學習改變命運”、“思考成就未來”。
張邦鑫個人檔案
1998~2002年,就讀于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2年,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碩博連讀
2003年8月至今,北京學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