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還不是創業成功者,只是一個熱心創業并堅持創業的人,同時也喜歡從理論層面來研究很多現實問題。隨著當前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創業這個話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最熱衷的一個話題。所謂創業可以說是人們欲望的實際行動及其結果,換種說法就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需求而進行的平衡需求的能動行為。由此可見創業的起源是欲望,創業的過程是行動,創業的結果是欲望實現效果。
創業起源
自然,本人創業的起源還是來自于渴望成功的強烈欲望,這里所談到的成功欲望還是來自于三個方面,一個方面來源于我想得到的東西,比如說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更快買到房子車子,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或者只是希望每天睡到自然醒并且還能躺上一小會再起來;另一方面來源于想擺脫現狀,比如說大家一樣希望擺脫低薪,擺脫一輩子勞累、重復朝九晚五的打工命運,希望不要再看著老板或上司臉色生存等等。最后成功的欲望還是來源于回報這個社會,一旦我創業成功,我就可以說有這個能力或實力去給這個社會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從某種意義上講就間接的緩解了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
如果我不去創業就只有打工了,拿個一輩子基本變化不大、并且不多的工資,還說不定哪天就會下崗待業。所以,在這個機會和風險并存的社會中,打工也不能保證永遠穩定,加之工薪收入難以應付人們日益增長的買房、買車之類生活需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熏陶下長大的青年們都希望乘著年輕闖一下天下,創一下基業。
創業過程
創業的過程呢首先是一種行動,記得以前的時候一直有很多很多創業的想法,在我的腦袋中構思的惟妙惟肖,但就是苦于沒有行動,導致那些所謂好的想法好的點子就毫無用處,所以創業首先還是得行動。
我是2003年進入浙江師范大學的,幾乎在入學同時,我就開始考慮未來的出路。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我所學計算機專業近幾屆的就業情況同樣不是很理想。當時我就有一種預感,我不應該再去走我那些學長學姐們同樣走過的大學之路,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們通過大學課程的學習(教室——圖書館——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或者說一般大學生所過的生活方式,四年之后他們還是面臨著嚴峻的工作壓力。那如果說我再去走這樣一條路的話,意味著四年之后我將是和他們有同樣一個結果。所以我最后決定我應該走出校園出去走走,多多接觸這個社會這樣一種選擇。
大一下半年,我就鼓勵著自己,開始慢慢走出這個校園,試著去接觸這個社會。那應該說當時的我還是非常的稚嫩,相當的不成熟。就像他們說的一樣,學校就像純凈水一樣,是那么純潔、那么的單一;而外面的社會就像自然水一樣,是那么復雜、那么激烈。所以像我們從純凈水里面出來的人來到混水中難免會受到挫折,會受傷。記得我當時做過很多兼職,比如說像促銷員、業務員之類的工作。一旦進入外面這個社會,自然你就會碰到一些社會上的人士。當時我就認識了一個朋友介紹的朋友,說讓我去推廣一個有關英語的教育軟件,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介紹,那人介紹得是的相當的流利,相當的誘人。自然讓我這個第一次真正去面對這個社會的純凈分子蠢蠢欲動,我馬上問那朋友:“那我要怎么樣才能正式去推廣這個軟件?”那人就說道:“這簡單的,像你這么帥的小伙子去推廣更加沒問題了,首先你先須自己買一套成為公司的會員,成為會員之后,你就可以享受團隊所有的力量和資源等等,到時候其他會員加進來你就可以有多少多少經濟上的收獲”,一聽這么輕松簡單,我二話沒說,那明天把錢打到他說的帳號上好了。誰知最后聽我學校的一個老師分析說他們是什么傳銷組織啊,現在聽起來都還是有點毛骨悚然啊,雖然那次我被騙了1200元錢,但它帶給我的經歷和經驗應該說是無價的,就像人們經常說的徒弟出來交點學費也是很應該的、正常的。
總之,大一跨出校園的生活之路,有付出,有收獲,有開心,但也有挫折!它讓我學會了如何承受壓力,如何與人溝通,同時也培養了我一定的商業敏感度。
大二的時候,我就開始領悟了什么叫行動力?在大一將近一年的校園生活下來后,讓我具備了一定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同時自我綜合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開始慢慢的學會自己組建團隊去實施相對比較小的創業項目,真正把自己的創業點子落實于行動。記得那是一個大二剛開學初的時候,心里總有一種感覺說要讓去做點事情,這個時候每一個人都知道是學校商業旺季,被他們稱作商機無限。我在想那我該做點什么呢?我想無非也就是做點新生的市場么,而新生市場無非也就逃不出生活用品及一些消費品。頓時,我就想到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創業項目——出售新生生活用品(包括電風扇、臺燈、電話機、接線板等)。
這時,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項目不是很平常嗎?而且學校周圍的店里很多人都可以買得到,人家干嘛要到你這里來買呢~?對!這問題到時也就是我在考慮中的!但當時的我就抱著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樣一個理念去思考這個問題,既然這是一個項目的難點,如果我能想出一定的辦法把他解決了,那不就不是問題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