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大四那年,謝思惠帶著畢業論文課題回到家鄉,向鄉親們租賃了30畝地種植竹姜,用于做創新型農業試驗示范。然而,他的舉動在鄉親眼里顯得不可思議。人們在背后議論:“本以為Cye.com.cn這孩子大有作為,沒想上了大學還是回來當農民,看來讀書也沒什么用嘛。”這種輿論給了謝思惠家人很大壓力,覺得“白培養孩子上大學了”。
謝思惠的老家在閩東丘陵地帶,山上是層層的梯田。他租賃的30畝地涉及18戶農民,得挨家挨戶和他們談。雖然一畝地每年租金400元在當地不算低,但有人就是不肯把地租給他,使得謝思惠的30畝生姜基地不能連片。在周圍的冷嘲熱諷中,謝思惠專心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他應用從學校帶回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和“超高產生姜生長發育調控技術”,每畝生產出的竹姜比鄉親們用傳統方法種植的增產近500公斤,去年他因此凈賺了6萬元,比村里任何一家的收入都多。鄉親們開始對他另眼相看了。
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謝思惠的心愿。去年年底,謝思惠發起成立了“福安市澤民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70多戶農戶加入。“合作社主要為社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謝思惠向記者介紹說,今年他除了自己擴種竹姜50畝外,還負責指導合作社社員科學種植,并統一對外采購生產資料,統一收購、銷售社員的產品,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謝思惠帶記者看過他的50畝生姜基地后,又領著記者步行半小時上山看他新租賃的110畝茶園。與眾不同的是,他在茶園里套種核桃。“這么做可使茶葉和核桃Cye.com.cn同時生態化。”謝思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茶園可套種50株樹苗,每株苗10元,成本只要500元。3年后第一次收成150公斤左右,5年后可達到250公斤,按時價每公斤40元,每畝茶園就能增收6000元以上。謝思惠所在的曉陽鄉有1.2萬畝茶園,如能推廣開,農民收入將相當可觀。
畢業才半年,事業已起飛
眼下,謝思惠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不足。最早投入生姜基地的資金,是他獲得各種榮譽的獎金:中央電視臺“致富創意大賽”二等獎獎金3萬元,2007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金5000元,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之星”獎金3000元,寧德市“青年創業大賽”一等獎的獎金兩萬元……“盡管上頭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比如在資金和Cye.com.cn小額貸款上給予支持,但由于基層沒有可操作的具體條款,大學生在農村創業還是很難得到銀行支持和政府資助。”謝思惠說,“好在雇工都是鄰里鄉親,大家比較信任我,他們的工錢也都可等到我把產品賣出后才付,否則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