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熱愛廣告制作的大學生,到文化傳播公司的老板,23歲的李亮有著同齡人少有的沉穩和健談。“為了創業我休學兩年,這其中的甘苦只有我自己知道。”坐在位于街道口某寫字樓的辦公室里,這個至今未拿到大學畢業證的年輕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近3年的創業經歷。
2003年,懷著成為出色廣告人的理想,李亮進入武漢科技學院廣告專業學習。“我大一就去廣告公司實習,也有一些設計方案被采納,但畢竟沒有繪畫功底,和人拼設計我根本沒有優勢,所以我把自己的發展方向定在了廣告營銷領域。”他告訴記者,因為崇尚自由的個人發揮空間,自主創業成了他職業規劃的首選。“我去圖書館借閱了很多廣告的相關書籍,也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去認識武漢本地的營銷人士。”李亮說,“那時我的QQ里,有40多個與此有關的群組。”
大三時,他獲得首筆來自熟人的10萬元風投資金。“校園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那時很多人會到學生寢室發傳單,我想這些都是廣告資源啊,把它們整合一下做成一本校園刊物、賺取廣告費不是很好嗎?”通過查閱網上信息,李亮了解到當時武漢地區尚無公司涉足這一領域,他的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于是應運而生,不久他的校園直投刊物也很快出爐。但由于缺乏經驗,半年后公司虧損解散。
“那時我真是什么苦都吃過了。每天翻著武漢公司黃頁去問人家要不要做廣告,看的白眼不計其數。因為兩個月沒錢交房租要躲著房東,我每天早上6點前出門,晚上11點之后才敢回去。”李亮說,“所以第一次創業失敗了,我也不想放棄,我不相信自己就這樣白白付出了。”那一年,李亮向學校遞交了Cye.com.cn休學兩年的申請。“我是農村的孩子,休學在我們那是一件很叛逆的事。聽說我在創業,父母以為我開始掙錢也不再給生活費了。我做出休學的決定,就是不讓自己有任何退路。”
2006年至今,李亮陸續以獨資和入股的方式開辦了四家文化傳播公司。“現在我主要業務是為一些品牌做校園推廣活動。比如聯想公司,它在武漢高校的所有推廣,我是唯一一家代理呢。”
如今,李亮的公司有注冊資金50萬,公司的業務訂單也已經排到了今年6月底。“預計今年的業務額會有100萬元,凈利潤48萬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并不后悔自己當初休學創業的決定。“其實我并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但和其他沒有這樣經歷的同學相比,至少我知道怎么去避免失敗。”他告誡有創業計劃的大學生,“創業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想要得到,你就必須有同等代價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