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正是蜂喧蝶舞時。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大嶺水庫的龍眼基地內,龍眼花開得正當時,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在開滿點點小花的龍眼樹下,蔣元德正在打開蜂箱,細心觀察蜂箱里的蜜蜂是否受到天敵的侵害。
“養蜂要學會技術,又要用心去管。我認為只要‘用心’加‘用力’,自我創業也是出路。”蔣元德由衷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蔣元德出生在瓊中縣紅毛鎮什裕村。2008年7月,蔣元德大學畢業,讓同學和家人想不通的是,畢業后他沒找工作,而是回到家里,養起了蜜蜂。
回鄉創業養蜜蜂
近些年來,結合海南中部生態核心區的地理位置,瓊中探索山區農民致富新路子,決定利用山區植被種類多,花期長、蜜源豐富的優勢,在全縣大力發展養蜂業,帶動群眾致富。
2004年9月,蔣元德從瓊中中學考上貴州大學,讀材料物理專業。經歷4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后,2008年7月,蔣元德回到綠樹環抱的什裕村。
剛回鄉的蔣元德在家里邊看書,邊幫忙家里干些家務事。他得知,縣政府有扶貧政策,對農戶采取群眾自籌一部分,縣政府扶持一部分的做法,扶持專業戶發展養蜂業,以帶動群眾養蜂。利用房前屋后植被繁多的優勢,發展養蜂業這個念頭在蔣元德的腦海中閃過。
于是,蔣元德將想法與家人商議,并爭取到家人的支持,從家里籌足1萬元作為配套。去年12月中旬,得到縣政府75箱中華蜂種苗的扶持,加之此前家里的22箱蜜蜂,有了97多箱中華蜂的蔣元德開始人生之路的首次創業。
什裕村10多戶的小村子,全村養蜂達到280多箱,周邊的蜜源十分有限。得知瓊中中朗地區有一公司種植了上千畝的荔枝和龍眼,牛年春節剛過,蔣元德將飼養的近百箱蜂全部運到該公司的果園采蜜。3月8日,蔣元德又將所有的蜜蜂移師到大嶺水庫邊的龍眼基地。
“今年開春以來,90多箱蜜蜂已打蜜3次,共采蜜糖800多斤,已全部銷售,共收入2萬多元。”蔣元德介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