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合適工作——參加歷下區組織的創業培訓——在政府部門幫扶下開熟食店——生意紅火又開分店吸納下崗失業人員
2009年2月,和平路。伴隨著響亮的鞭炮聲,張猛的“吉快客簡餐外賣”第三家分店開業了。自從去年5月在燕山小區賣“奧爾良烤雞”成功邁出創業第一步,如今張猛已經開了3家西式外賣店,從當初的單槍匹馬到現在擁有10余名員工。
談及自己的創業成功之路,張猛感慨地說:“創業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歷下區各界的支持。在他們的不斷幫助下,我的生意紅紅火火,曾經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2007年6月,張猛大學畢業。那年他24歲,懷著滿腔熱情到處發放簡歷、尋找用人單位,卻屢屢碰壁。工作、擇業一時成了全家人的煩心事。2008年2月,燕山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失業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了解到他的情況,并在管理臺賬上記錄了他的擇業愿望、技能特長、培訓意愿、創業意向、畢業院校以及家庭狀況。“居委會做好登記后,馬上給我聯系了培訓。我學的是創業培訓,還享受了很多優惠。”張猛對此記憶猶新。2008年4月,他參加了歷下區組織的就業創業培訓,這是歷下區為轄區大中專畢業生開設的11所定點培訓學校之一,而張猛選擇的創業培訓也是區就業辦梳理登記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愿望后結合就業形勢開設的33個專業之一。“聽說現在的培訓辦法比我們那時更豐富了,不但有培訓,還能到歷下軟件園、漱玉平民大藥房、新聞大廈這樣的實訓基地工作,實訓后有機會直接和這些單位簽約。”張猛聊起了歷下區2009年的新政策,“只要參加培訓滿3個月,區里和實訓單位都會給參加實訓的學生提供每人每月300元的補助,這樣每個月至少能掙600元,真是挺不錯的。”
參加完培訓后,張猛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選擇了自主創業。2008年5月,燕山街道辦事處勞保中心幫他在燕山小商品市場找到一間12平方米的門面,為他減免了3年的工商管理費稅以及環境衛生費,同時他還享受到了大量優惠,再加上店鋪位置好,開業后生意挺紅火,張猛又考慮開分店。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歷下區就業辦幫他申請了3萬元的小額貸款。“太及時、太省事了。我拿著居委會開的信譽證明來到就業辦,過了半個月貸款就辦下來了。”張猛現在又開始第二次申請小額貸款,這次是5萬元。雖說這次不免息了,但利率還是比商業貸款低不少。
有了幾家小店后,張猛在街道辦勞保中心的推薦下吸收了不少四五十歲的下崗工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張猛說,經過這兩年與區勞動就業部門及辦事處打交道,發現他們都在想辦法幫助解決就業難題,自己這也算是為社會作點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