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為無量山第一個種樹的大學生 “人生境界”特別策劃·創業大學生系列故事(2)
相關鏈接:青年創業中國強·2009創業英雄會

右一為楊大可
聆聽著山風的呼喚,他從大山里走來,走過都市的喧囂,最終回到村里和鄉親們一起安心種樹。他腳下,走出的是新時期大學生的新農村創業路!
——題記
可娃仔回老家來種樹了,這在村里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新聞,當時招來不少閑言閑語。
2000年春節前夕,楊大可瞞著父母,辭去成都的工作回到老家。兒子回來了,聽說在大城市里找了份不錯的工作,每個月工資幾千塊,老楊家腰桿都挺直了許多。一看父母那高興勁兒,楊大可決定將自己的想法瞞過春節再說。
正月十五,一場可以預料的家庭風波爆發了,差點斷了楊大可的種樹夢……
回鄉種梨遭遇親情阻力
出重慶云陽縣城往東北走75公里,沿著山路進入無量山脈到雙土鎮天賜村,那里就是楊大可的老家。這里自然環境惡劣,最近的大雨引起兩次塌方,直接阻斷了路面。村民多是種些玉米、大豆,惟獨老楊家靠在山上種樹、種藥為生。
雖說生活溫飽有余,但老一輩人最大的愿望還是讓孩子們多念些書,走出深山。老楊家也是一門心思想把可娃仔盤出去,好在大城市里謀個差事。
2000年春節,楊大可帶著女友楊永瓊回家過年,過了十五還不肯走,說要到山上去種樹,一下就把老兩口惹急了。父親掄著棍子要趕走這個不孝子,母親只能絕望地低泣。暴風驟雨的怒吼沖著楊大可持續了好些天,之后遠近的親戚朋友陸續上門,家族的長者苦口婆心地勸,都擋不住楊大可心意已決。
從四川大學畢業后,楊大可和女友各自在成都找了份工作。女友打算在成都安家,楊大可卻告訴她自己想回家種梨。巨大的分歧差點讓兩人就此分手,好在楊大可靈機一動,跟女友定了個“三年之約”:如果三年還干不出點名堂來,再回城里打工也不遲!
就這樣,兩名大學生開始了在無量山上的種梨生活。他們瞞著女友家人,謊稱在廣州工作,直到有一次打電話,手機顯示才穿了幫……
一家人3年沒穿新衣裳
回鄉種樹,一開始楊大可想得很簡單:自己種樹,女朋友算賬。但要想在貧瘠的土地上刨出錢來,談何容易?
2000年,楊大可揣著打工掙來的6000元現金,和父親一起去懷化買樹苗。父子倆在宜昌錯過了當天去懷化的火車,只得在當地住一晚。
父子倆走街串巷,走了半個宜昌城,才找到一家便宜的旅店,5塊錢一晚。站在店門口,父子倆猶豫了半天,5塊錢被攥得皺巴巴,掌心全是汗水,誰也舍不得遞出去。父子倆最后在火車站候車室的椅子上過了一宿。冬寒夜凍,年邁的父親冷得發抖,楊大可只能背貼著父親,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取暖。
那一年,楊大可先后引進了幾十個品種來試種。好在引種回來的大果水晶梨第二年就試種成功了,兩個年輕人隨即決定承包無量山營盤嶺的200多畝荒山,大規模種植大果水晶梨。
因為缺資金,200多畝荒地的開山、劈石、壘土、挖坑,全是楊大可自己干。太陽一曬,肩膀、背部開始掉皮,一沾衣服或被子就特別痛,楊大可整晚睡不著覺。那段日子,家里連每個月二三十塊錢的電話費也交不起。理一次發花個兩三塊錢,楊大可都覺得很貴,一家人三年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然而,楊大可一直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正像爺爺告訴他的那樣:希望是苦難的一劑良藥。2002年,第一批大果水晶梨順利掛果,賣出了五六萬元的價格。楊大可看到了希望,女友楊永瓊也成了他的妻子。
熬過最初的苦日子,楊大可的路開始越走越寬,榮譽也接踵而至。他先后榮獲“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2006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等稱號。他注冊的“大可牌”水晶梨也在重慶市第二屆森林旅游節上獲得銀獎。
山變綠鄉親荷包鼓
這些名頭當中,楊大可本人認可的說法是“新型知青”。他解釋說,“我當初回農村,一是因為愛樹,再就是想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
只是,這個機會來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楊大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2004年,楊家的果園純收入已達10萬元。當時,村支書找到他,囑咐他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父子倆都有些猶豫,擔心大果水晶梨的推廣在技術上還不成熟。
楊大可和父親還在猶豫時,爺爺已經在挨家挨戶動員村民了。在鎮黨委的協助下,楊大可發起創建了云陽縣水晶梨專業合作社,以“包成活、包技術、包回收”的形式,與附近的村民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達245戶,種植面積達11000畝,每年能為村民們增收1000多萬元。
山變綠了,鄉親們的荷包鼓了。但楊大可并不滿足,又準備推行樹下種草、以草養畜、畜糞肥樹的循環經濟模式,讓梨園發揮出更加可觀的生態經濟效益。
如今的無量山,滿目蒼翠,杉樹、槐樹、板栗等在山脊上直聳云霄。楊大可告訴記者,現在林子里又有野獸了,“去年,狐貍還偷吃過我家的雞。這兩年春天,鮮艷的錦雞也飛來了,在這里爭山頭之王。幾十只錦雞擠在一棵樹上,遠遠望去,一團金黃,漂亮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