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朱慧,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藍蓮茶樓總經理,杭州澳門西南飯店執行董事。2010年,榮獲“景區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稱號。
從廣告公司成功轉型餐飲企業,這位80后創業者腳踏實地,十分地“接地氣”。導報記者向他約訪的時候,他謙虛地說:“沒有什么好采訪的,也沒有什么重大的成績。還有不要叫我老板,這很俗氣。”
上身一件簡單的白T恤,下身一條休閑褲,身上散發出生機與活力,給予人一種朝氣蓬勃的向上感。
從開廣告公司起步
23歲那年,俞朱慧本科畢業,在所有同學正在瘋狂尋找工作時,他卻選擇了創業這條路。
“我大二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工作,積累了些經驗,我覺得就業并不適合我,當時我就花時間好好研究了我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有很好的心態,不怕失敗并且能夠堅持,做人低調,我覺得這些就是與生俱來適合創業的品質。”他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神里流露出自信的光芒,讓人相信他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
當時,他在挖掘了杭州旺盛的廣告市場需求后,通過東拼西湊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杭州天慧廣告有限公司。他始終抱著一顆野心,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一點點地跑業務,靠著自己的勤奮和誠信,贏得了許多事業單位的常年合作業務,獲得了收益,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一直對服務行業很感興趣,雖然第一家開的是廣告公司,但是我打算轉行的。”俞朱慧說。
十萬里的餐飲長征路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企業不景氣,業務萎縮,廣告業也毫不例外地深受其害。
“我對餐飲服務業有特殊的情結,當時借著金融危機的契機,廣告公司并不景氣,卻發現了餐飲行業的‘口紅效應’,同時由于廣告公司前幾年的盈利,現金流充沛,覺得是時候往餐飲方向發展了。”俞朱慧說。
說到餐飲業的時候,俞朱慧的臉上浮起笑容,一種喜悅慢慢外溢,“但是我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我準備了三四年,大概那段時間天天往外跑,從南到北,將中國大地上的城市連起來走了一遍,就像紅軍十萬里的餐飲長征路線。”俞朱慧說。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要使自己成為餐飲業的內行人,俞朱慧四處奔波,其中經歷的苦難讓他不止一次想放棄,但最終靠著毅力堅持下來了。
2009年,俞朱慧的藍蓮茶樓正式成立,從此他一頭扎進了廣闊的餐飲業。通過兩年多的發展,俞朱慧的藍蓮茶樓年營業額達到了800多萬,并先后在杭州隱上花園餐廳、杭州大廈澳門西南飯店參股,以尋求更多的合作。
截止目前,藍蓮茶樓共有員工60多人,為社會提供了一批就業崗位。
“除了實踐之外,理論知識也很重要,每天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自己差點就成了餐飲方面的‘專家’。”俞朱慧說,與剛剛畢業時相比,在他平靜的臉上,多了一絲經歷風霜雨雪洗禮后的成熟。
西湖風景區茶樓特別多,為了避免無謂的惡性競爭,在營銷宣傳方面,俞朱慧側重口碑營銷,“只有食物健康,服務周到,環境清幽,特色鮮明,才能讓顧客滿意而歸。”
用心經營做大做強
為了留住人才,俞朱慧租下了距離藍蓮茶樓不足十分鐘的一家民居。“每間房子一定都要裝空調,這么熱的天我們不能虧待自己的員工,花多少錢都沒關系,還有安全也很重要,這幢房子的安全措施之類的都要做好,有好的住宿條件,員工才能更安心地干好活。”俞朱慧反復強調。
導報記者采訪他時,俞朱慧正在為了他的員工宿舍忙碌著。在經營之余,俞朱慧注重企業文化和員工的素質培養,其本人先后被評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稱號。
“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剛進來的時候就是泊車員,而現在已經晉升到采購經理了,有才能的人我們不會讓他埋沒的。”俞朱慧說。
他認為,員工大多關注三點,企業發展前途、自己在企業中能夠得到的價值和待遇。為此,俞朱慧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員工培養和激勵體系,從組建圖書館,到開展英語角,舉辦俱樂部活動,俞朱慧希望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下提高員工素質,加強企業文化。
作為大學生青年創業導師,俞朱慧帶領著3個學生團隊,并指導了其中一個團隊開了一家青年旅社,現在正在走上正軌。
年紀雖然小,但志氣可不短。根據俞朱慧的規劃,他將在5年內開設酒店餐飲管理公司,并根據不同的定位將旗下2個品牌,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開設連鎖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