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在國內大多數地級市,人人網、新浪微博甚至QQ都不是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地化社區,在深度黏著用戶時間的同時,以年收入增長率超70%的驚人速度書寫著社區的傳奇。當然,這不是低基數下的數字游戲——其中佼佼者,年營收早已破億,凈利潤突破3000萬。本地化社區,這種被成為“互聯網最復雜的創業形式”的網絡形態,有著怎樣的結構和現狀?野蠻生長中的本地化社區,面臨哪些困擾和挑戰?
本地化社區井噴:瘋狂圈地后的隱憂
“我們今年凈利潤將超過3000萬元”,19樓CEO林煜說出這個數字時一臉平靜,但多數人很難想象一個本地化社區能夠如此吸金,何況其名氣并不算大——因為外界對其知之甚少,多數活動的主辦方都會在議程上寫上“杭州19樓”,去強調這是一個杭州的本地化社區。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9樓年凈利潤突破一千萬。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去年營收已經突破1億元大關,今年凈利3000萬,這意味著即使站在億元營收的巨大基數上,19樓仍然實現了超過70%的年利潤增長率。
同樣進入快速成長期的還有各地的“19樓”們:常州化龍巷總經理錢鈺透露,去年收入約1000萬,今年預計收入2000多萬;成都第四城創始人孫睿表示,今年增長尤其迅速,年收入將達到幾千萬,行業進入了井噴期。
在孫睿看來,近期本地化社區迎來井噴期有幾個重要原因:一是本地廣告主開始認可互聯網營銷價值,從傳統媒體轉移注意力,區域網絡廣告環境向好;二是社區與消費天生關聯,易產生現金流;三是本地社區吸納了以往無法利用傳統媒體營銷的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深度挖掘了本地廣告的剩余價值。
井噴能否持續,取決于兩個維度:廣度和深度。
化龍巷常州站注冊人數110萬、成都麻辣社區注冊人數100萬、第四城注冊人數80萬。不難發現,本地化社區如果固守單一城市,百萬會成為用戶規模的天花板。用戶基數過小限制了網站發展,多數本地化社區的打法都是深耕主站的同時,以之為中心向周圍城市拓展分站,走“城市包圍全國”的路線。起步較早的19樓,目前已有27個分站;第四城也拓展了主站外的7個分站。
瘋狂“圈地”、多設分站是拓展廣度的重要辦法,可以迅速沖高用戶數,但同時承擔巨大風險:每個城市特點迥異,需要組建本地團隊運營,主站無法直管;新站點一般前期虧損,一年后才能盈利(團購類的社區除外),需要主站補貼,造成巨大的財務壓力;各社區“圈地”易發生摩擦,提前進入直接競爭狀態。
深度方面,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主站城市一百萬用戶的價值,也是大大小小本地化社區一直在做的,其表現就是業務的多元化:從地區新聞門戶到品牌商城,從團購到招聘,從交友到婚嫁服務,房產、租車、家居、游戲、微博。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服務,這里都能找到。也難怪錢鈺說做本地化社區就是“與所有的互聯網公司為敵”,孫睿則稱之為“最復雜的互聯網創業形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