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勇氣與堅持
擁有開放和感恩的心
初到杭州,我并沒有比別人更多的優勢。這里有很多知名大學的畢業生,而我只是一所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在這里又是無親無故,更談不上有什么資源。
不過我還是決定創業。我覺得創業不能等,有想法就要趕快行動。不要等資金、等有好的項目再開始。我的創業導師曾經跟我說,等你什么都準備好了,機會卻沒了。
其實2008年創辦“納圖科技”,我覺得也有點晚了,應該一畢業就開始創業。2005年畢業那會兒是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候,而到了2008年,競爭已經很激烈了,因此這個時候你也許就只能夾縫中求生存。
沒有資源,我就跑殘聯,把省、市殘聯擁有的資源都整合起來;沒有客戶,老鄉、同學都有可能會給你介紹,你只要以誠懇的心去對待客戶就行了。
先生存下來,再考慮怎么發展。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的創業之路開始了。成功的定義是什么?我認為能生存下來就是一種成功。也許一開始你賺的錢還比不上安安穩穩在公司做程序員多,但是不斷地積累人脈、積累資源,像水一樣不斷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地沖破障礙,時機未到時你就不斷自我積累,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中小企業的生存周期是三到五年,我們剛好度過了四年,正在向第五年邁進。現在的“納圖科技”還談不上成功,可能步子沒有別人走的那么快,不過最起碼我們已經走在了路上,而且我也自信掌握了走的節奏。現在是走路的階段,如果我們項目培育得好,說不定很快就能“坐上車”了。
擁有開放和感恩的心
從家鄉來到杭州,雖然很快找到工作,但是我的創業夢想一直心中留存。然而要真正實現自己在杭州的創業夢想,由于自身的原因和諸多條件限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2007年底,我遇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個貴人飛來投資董事長、中國民建會員魏任斌先生。魏任斌先生以嫻熟的專業技術和先進的創業理念點燃了我的創業夢想,使我很快組建了公司,找到了商業模式,少走了很多彎路。
大多數大學生創業,總是困難重重,會遇到知識、經驗、能力、資源、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更何況我是殘疾人!在創業初期,杭州市拱墅區殘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是非常大,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拱墅區殘聯的指導下,2011年我創辦了愛河盲人網,為盲人提供公益服務。
回頭想想,我創業已經是第四年了,我帶領團隊走過來了。創業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失敗,準確地說是收獲的過程:人脈的積累、人生的歷練、思維的沉淀……都是我們收獲的果實。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向前,我們沒有失敗,最后只會成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