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京晨報報道:南京市白下區光華路附近的天盾菜場,每天天不亮便菜販云集。一個白白凈凈的菜販格外引人注目。他20多歲的年紀,穿著干凈,看上去斯斯文文。“像個學生,怎么跑來賣菜了?”有些人還會嘀咕幾聲。這名小伙子,是去年7月才畢業的一名大學生。“大學生怎么也到菜場擺攤賣菜了?是不是大學生不值錢了?”賣菜小伙的身份一傳開,便在坊間和網絡上引起一片熱議。
現場
菜場內大學生賣菜忙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天盾菜場,找到了這名大學生“賣菜郎”秦志鵬,在20多平方米的菜攤上,擺放了西紅柿、黃瓜、絲瓜等蔬菜。在熙熙攘攘的買菜人群里,秦志鵬盡管沒有大聲吆喝,但是他的攤位,很快就圍了一群買菜的老人。小伙子有點忙不過來,這些老人就耐心地排起了隊。
“這里的蔬菜很新鮮,價格也便宜,我上次在這里買了一只瓜,如果放在別的地方,肯定不下5塊錢,但這里只用了不到2塊錢。那瓜確實新鮮,只要我買菜,我就會來找這個小伙!”一位買菜的大伯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排隊買菜的人群里,還有一位大媽告訴記者,菜場里很多菜,都是從幾道販子手里販來的,所以很貴,也不新鮮,“這個小伙子是個大學生,他的這些菜都是直銷,價格公道,我已是他的老顧客了!”
茄子、青菜、空心菜、黃瓜……不管你買什么,他都微笑著幫你挑菜撐袋子;不管你買得多還是買得少,哪怕只是幾毛錢的菜,小伙子的臉上都會蕩起收獲的快樂。記者發現,由于小伙的蔬菜在這里口碑不錯,他的菜賣得比較快。據了解,他的生意十分紅火,日銷售新鮮蔬菜達3000斤。
心愿
賣菜是為了更好地創業
面對記者的采訪秦志鵬顯得很靦腆,他說,他在南京一大學學的是工程造價專業,去年才畢業。“工程造價這個專業人才緊缺,就業根本不是問題。”秦志鵬說,班上有不少同學畢業工作一年后能拿到六七千一個月,可是他不喜歡這個專業,他的理想是賣菜。
“我是南通如皋人,畢業之后,為賣菜偷偷摸摸跑出來,對父母撒謊說出去旅游,身上揣了幾千元錢,6月9日跑到了南京,在城區各農貿市場內調查行情,選地點。6月14日,象房村的南京和農農副產品公司平價直銷點吸引了我的注意,通過與老板的溝通發現,這個銷售模式就是我想要的。”秦志鵬說,第二天,老板帶著他到溧水石湫鎮500多畝的農場考察。正是這次考察堅定了他賣菜的信心。
“不知道誰把我賣菜的事告訴了父母,昨天早上接到母親的電話,母親臭罵了一頓。”秦志鵬說,父母在當地算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原先他準備在老家賣菜,想法一說出來就遭到父母的反對,父親在當地幫他找了一份清閑工作。”秦志鵬說,受不了坐辦公室的清閑,心中一直想著賣菜,賣菜是為了更好地創業。
“我認為,賣蔬菜有前景,表面上看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已飽和,但都是那種傳統的賣菜。”為了打開銷路,秦志鵬每天起早貪黑往返于溧水蔬菜產地和南京攤位之間,進最新鮮的菜,賣更便宜的價格,如今有了口碑,一天下來,銷量能達到3000斤。而未來他已經規劃好了,開蔬菜直營連鎖店,將賣菜的行當進行到底,他的心愿是成為蔬菜連鎖店老板。
爭議
大學生賣菜值不值?
小伙子在菜場賣菜,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由于秦志鵬一副書生樣的形象和身為大學畢業生的特殊身份,而且他還是一名“官二代”,這些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引來了人們的熱議。
在附近小區,不少人認為,這個大學生在菜場賣菜,腳踏實地,不怕吃苦,勇于開拓,一定胸懷大志,將來會很有出息。
但也有人以為,這些年高校擴招后,大學生已多如牛毛,在菜場擺攤賣菜,其實也是一種無奈。更有一些買菜的居民,對自己的孩子說:“現在讀書沒用了,讀個大學還不是照樣回來賣菜。”
專家
大學生應實現多樣化就業
一名大學生竟去賣菜,是不是因為讀書沒用了?是不是說明就業形勢已非常不容樂觀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周教授表示,如今年輕人,尤其是眼下90后這一代人,他們想法很多,社會又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大學生應實現多樣化就業,才能有自己的追求。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已不同于過去的計劃分配,今天的他們還需多元化就業,積極創業。據了解,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進一步鼓勵大學生創業,還采取了落實政策、搭建平臺、拓寬渠道、鼓勵創業等措施。
“這名大學生去賣菜,表面上是一個菜販子,但這是典型的自主創業。他能發揮高校畢業生的專長,具有普通菜販子所不具有的很多優勢。”周教授認為,這位大學生賣菜與之前熱炒的研究生賣豬肉一樣,其實都說明了現在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是值得鼓勵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