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老板”長假忙 爭搶開挖“第一桶金” 節日里記者走訪新落成的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區,看看,首批入駐的“大學生老板”都在干些啥———
“十一”前夕,徐家匯地區新落成的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區迎來了第一批入駐的“大學生老板”。在這里,他們將利用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提供的資助,使自己的成果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節日里,“大學生老板”在忙些啥?
“招兵買馬”尋客戶
這兩天,上海交通大學MBA畢業生彭斌正忙著“招兵買馬”,并四處尋找投資伙伴。他剛剛申請到30萬元創業基金,準備和幾個學IT、計算機、服裝設計的同學合伙開發“中國虛擬試衣系統”,為女士們家里的衣服建立一個數據庫的話,只要拖動鼠標就能輕松地瀏覽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在屏幕上“搭配”一下服飾,這樣可省時省力。
9月底,彭斌找到了第一個客戶,是一家服裝公司!拔覀儨蕚錇檫@個公司做一個服裝在線展示的網站,F在許多人熱衷于網上購物,可是你很難看到衣服的方方面面。我們將通過動態展示,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彭斌主要負責營銷和公司的內部管理。說起當“老板”的感覺,彭斌說就一個字———累。“創業和找工作畢竟不同,得考慮到整個公司的運轉,配置軟硬件、采購辦公用品都得自己來!
電話開會忙圈地
在創業園區,大專畢業生張元翔和2個合伙人租下了一間14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斑@里將成為我們的總部,負責銷售、對外聯絡!23歲的張元翔是上海人,從沒在農村呆過,可他卻打算做一個“菜老板”,從事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和開發。
要“務農”,先得找土地。他們把尋找范圍圈定在杭州地區。接下來的1個多月,他們又是找政府,又是托熟人,最終在桐廬找到了土地,并在當地雇了10個農民和技術人員。
現在他們3個合伙人,一個在杭州,一個在桐廬,一個在上海。國慶節里,3個人每天都要通過電話或網絡開會,說說各自的進展。他們還有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展反季節種植,爭取在春節的節前市場上打響第一炮。
泡在網上查資料
博士生鄭猛的辦公室不大,還兼有實驗室的功能。難得的“十一”假期,他仍泡在網上查找國外相關的技術資料。“十一”過后,他就要開始跑客戶了,并著手申請專利。
鄭猛學的是信息與信號處理專業,他創業的項目是“光電輪廓儀”!斑@是一種光學測量儀器,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而同類進口產品的價格相當昂貴。如果我們能夠研制成功,也算是一個貢獻吧。”現在經過3輪的改進,大部分的核心技術都解決了。目前已經有兩家公司主動找上門,簽訂了合作協議。
為了這個項目,他毅然放棄了月薪一萬元的工作機會。一開始,家里人也不太同意,畢竟創業也有很大的風險。“我對我們這個儀器的技術含量有信心,它的市場前景非常好,這也是支持我走到現在的原因之一!编嵜驼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