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是大學生創業的杰出代表。可是他在與大學生進行交流時,卻表示“不贊成大學生創業”,原因是創業的成功幾率太小,并且當前中國的教育現狀,無法給大學生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
丁磊是在廣州大學城舉行的論壇上說出上面筆者所引的這番話的。該論壇的主題是“飛揚青春、激揚人生”,相信在參加這次論壇的大學生中,一定有不少人視丁磊為自己的偶像,渴望畢業后也能像他一樣自己創業,丁磊的表態無異于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從常理來講,對有志創業者應多給予鼓勵,因為鼓勵能讓他們更有自信,因此丁磊的話似乎不合時宜,甚至讓人覺得略有些“矯情”,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創業者。然而筆者覺得,丁磊稱創業成功幾率太小,決非有意嚇唬想創業的大學生,而是對客觀現實有著清醒認識。事實上,大學生如果僅有創業的激情,卻缺乏足夠的資金與實踐經驗,是很難取得創業成功的。
丁磊說,現在中國的大學教育,還不具備成就企業家的知識結構,這話也是有道理的。大學生沒有能力改變教育體制,但我們不妨從反面來看待這句話。既然學校教育不能成就企業家,大學生要想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就得充分利用讀大學的時光,讓自己擁有企業家的知識結構。否則,創業就與中學生輟學擺攤沒區別。
阿里巴巴網站CEO馬云曾表示,大學生創業之前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創業會歷經各種各樣的困難,“冤枉倒霉各種事情都可能發生”。金山軟件公司總裁雷軍則說,沒有資金和商業經驗的大學生,剛一畢業就創業,“要么只能騙人,要么只能受騙”。丁磊的話雖沒他們兩位極端,卻也從側面告訴了大學生們,不是人人都適合走創業之路。
從哈佛大學退學的比爾·蓋茨,被國人視為大學生創業的楷模。但是,正如丁磊所說的,“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他的經歷不是能簡單地復制的。實際上,蓋茨本人也不贊成大學生放棄深造機會,而是主張他們從日常小事做起。這與丁磊在參加論壇時所說的,大學生應好好利用四年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專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實際上是異曲同工。
應該說,在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中,像丁磊一樣勇于創業者還太少。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善于審時度勢、正確認識自己、不斷超越過去,是丁磊創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志在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應當對丁磊的話好好咀嚼一番,在作出決定之前先反求諸己,以實現良性創業和成功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