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之火點亮創意的未來,激活創新的潛能,點燃創業的激情。”昨天早上,在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徐旭充滿激情的言語中,第五屆浙江省“挑戰杯”利時·大學生創業計劃決賽拉開帷幕,來自全省23所高校的110個創業計劃在寧波大學開始角逐,作品涉及了電子信息、化工能源、環境保護、機械設計、生物醫學、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
昨天,各參賽團隊將經過秘密答辯,決出10個特等獎和25個一等獎。今天早上,評委會將挑選出5件作品,進行公開答辯,以決定最佳表現獎和最佳創意獎。
110項創業計劃從33所高校選拔
創業計劃競賽是近幾年風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賽事。它借用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要求參賽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圍繞一個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服務概念,完成一份書面創業計劃書。
這次競賽大力倡導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在青年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
參加本屆競賽終審決賽的110件作品是在全省33所高校選送的393件參賽作品中層層選拔,最后確定的。
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徐旭在開幕式上說,本屆競賽在往屆基礎上,參賽規模不斷擴大,參賽學生不斷增加,作品領域不斷拓寬,全省33所高校共有3萬余名大學生、近400件作品參加了競賽。
本屆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由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學聯主辦,寧波大學與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承辦。
評委提問尖銳而現實
秘密答辯的地點安排在寧波大學的媒體教室。參賽者都表示有點緊張。
“我們的團體共六個人,來自學校的營銷、會計、電子等專業,優勢互補,也是比賽的基本要求。”浙江大學“GPS導航產品與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小組成員潘岳奇說,“我們用了半年時間才完成了書面創業計劃書”。
在第四答辯室內,來自科技投資、環境保護、機械制造、石油化工行業的五位評委端坐著,浙江海洋學院的創業小組打開投影機,向評委介紹燃氣節能法項目。
介紹情況的女生因為緊張,左手插在褲袋里,右手顫抖地比劃著,講話斷斷續續。在10分鐘里,她終于介紹完產品情況,開始答辯。
由于創業計劃是借用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圍繞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服務概念,所以評委提出的問題很尖銳,“市場占有率數據的來源”,“怎么肯定對方一定會進行風險投資”,“如何保護產品的專利”等問題,為了讓學生們不緊張,評委打趣地說:“先呼吸,后答辯。”
大學生更追求核心技術
110個作品完成答辯后,評委們對同學們的創新、創意表示了贊賞,認為這屆總體水平高于往屆。
評委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孫鑄環副總經理認為,核心技術的項目比上屆明顯增多,這說明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向高端技術發展的趨勢。
“不過,從答辯情況來看,有些大學生缺少市場營銷和資金管理方面的知識。”孫鑄環說,“應該把有限資金用在效益最高的點上,類似把400萬元中的100萬元用來買廠房,這是企業資金管理的大忌”。
評委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紹林認為,盡管大部分項目在2年內回收成本甚至贏利是不切合實際的,但如果和企業對接,能直接將成果轉化產品。
今天下午,組委會還將舉行全程成果轉化洽談會,邀請近600個國內、省內知名企業與160多個創業計劃進行面對面的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