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報有關南京仙林大學城“學生創業樣板”經營慘淡、一年不到七成學生老板準備退出的消息引人關注,不少讀者來電發表看法,指出創業有波折是正常的,大學生應總結經驗選準項目,而不能僅限于賣雞蛋、開書店等傳統的低端市場,可以嘗試進軍某些高科技領域,更換思路拓寬創業視野。
6月22日上午,南京審計學院小譚接受采訪時說,他今年畢業,準備在學校附近開一家影碟屋。據其介紹,時下校園里有關大學生創業的話題很熱鬧,加上就業不那么容易,身邊有不少同學選擇畢業后自己做“老板”。雖對創業困難有準備,但看過本報報道之后,才知道大學生老板還真不好做。
據統計,去年全省有360名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是上年的6倍多。團省委有關人士介紹說,本月中旬,由共青團中央等部門組織實施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工程”開始啟動,讓大學生全面了解創業風險、科學選擇創業項目等問題,是這項工程的重點課程。他表示,一些學生老板中,不少是沖著商家包裝的“學生創業”的概念而去的,頭腦難免有些熱,對創業缺乏整體的認識。南京鼓樓一家高校科技園的徐經理認為,和國外相比,在大學生創業的層次和領域上,我國大學生多是選擇一些低端領域,不是做家教中介、辦書店,就是賣雞蛋、賣衣服等,而一些利潤豐厚、層次較高的科技領域,以及新興服務領域則少有人進入。這就注定他們短時間內難有大作為。而南師大商學院一位專家則認為,雖然“大成名店”的學生集體創業受到了挫折,但切勿因噎廢食。創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失敗本身就是其中的應有之意。因此他建議大學生們不要退縮,選擇與自身專業特點、個人綜合能力相匹配的創業項目,并注意把創業與創新聯系起來,學會做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