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邀高校師生暢論創業話題,相關部門積極回應深圳將啟動史上最大力度扶持計劃
翻開“激揚青春,自主創業”為主題的會議資料,有人開心有人沉思。盡快研究制訂更明晰的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已經提上政府部門議事日程。本報記者何俊攝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以創業促就業”成為今年省市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作為公認的創業沃土,深圳本地學生的創業意識一向萌發較早,但最終創業者多嗎?在創業中學生最真實的困難是什么?政府應如何扶持學生創業?本報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創億社團聯合舉辦“大學生就業創業座談會”,并特邀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職院”)師生參與討論。
“不少創業課程設置得很空洞”
大學生創業談得很多,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實際數量并不盡如人意。以2007年為例,省應屆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僅占1.2%。這一點在深圳本地高校也有明顯體現,不少學生在座談中直言對創業“意愿者多,實際操作者少”,究其原因,與創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不無關系。當日,一名準備創業的學生甚至稱不少創業課程設置“空洞”。
深圳大學創業協會會長廖斌:
根據我們協會近兩年的統計,80%的學生有創業意愿,但是進入到實施階段,人數就下降了20%—30%,能成功的則更少。而且創業內容一般都是中介形式,比如兼職家教中心、產品代理或課程代理,做實業的不多。
深職院創業協會學生代表:
我的感覺也是每年報名入協會的人非常多,接著參加活動的會員就越來越少。我覺得大學生創業有無力感,能接受的創業教育非常少,扶持政策似乎也很有限。由于不知道如何操作,且不確定因素太多,最終很多人還是選擇找工作。
深職院設計社團社長翁倚婷:
我就是準備創業的大學生,但學校開設的創業指導課程我只去過2次,因為感覺很空洞。我記得有次聽講座,老師談大學生創業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然后就把一些名詞解釋了一通。可是,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嗎?感覺還是很虛。與其這樣,我寧愿把時間花在跟企業家朋友交流上,或者聽他們講創業經歷。
深圳大學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鄭偉:
作為老師,我也覺得現在創業教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還是停留在課堂上,應該真正把創業教育落實在實踐中,設立商戰模擬課程,比如,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在校園里搞義賣,營銷方案、和贊助商的合作談判等都由學生完成,最后再看哪組的貨物賣得多,更容易提高學生創業素質,而不是僅僅教學生“營銷模式興起于哪個年代”。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