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如皋市吳窯鎮聽說一樁新鮮事:8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聯袂來到該鎮立新村創業。
緊鄰即將竣工的204國道,一片綠油油的麥田,沐浴著瀝瀝春雨,一座座嶄新的鋼筋大棚整齊排列,這就是由南通皇家園藝工程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該村建設的現代高效農業綜合示范園。
“我們搭建的是大學生創業孵化器”
正在現場忙碌的公司總經理曹友方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他介紹說,圍繞建成國內最大的大棚農業生產基地、最大面積的具有國際先進設備和受多個大學及科研單位支持的實驗室、最大的大學生實習基地的目標,該示范園在成為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農學院、上海農科院等科研實踐基地的同時,邁出了重要一步——讓大學生加入到創業中來。
曹友方說:“在國際金融危機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背景下,不少大學生都選擇走自主創業之路。但是,對于缺資金、缺項目、缺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扶持他們創業,并非單純給錢給政策就行。示范園就是想為大學生搭建一個創業孵化平臺,為他們鋪墊好創業‘溫床’,讓他們借助這個平臺一展身手。”
這個創業孵化器怎么具體運作?據介紹,首先由大學生每人投資5萬元入股,這樣,就使得成為“小老板”的大學生與企業綁在了一起;大學生們再充分利用各自所學知識與技能,擔當起企業管理及技術骨干角色,力促示范園不斷發展壯大;有了效益與分成,大學生們可以再追加投資,如“滾雪球”般積累自己的資金與經驗。
“我們會像種子一樣在這里扎下根”
當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齊聚在記者身邊時,他們年輕的容顏與燦爛的笑臉令人動容。畢業于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陳文慧快人快語:“在如今的就業形勢下,到城市去工作不是惟一的出路。我們能以學到的理論知識為本錢,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創業,這樣的機會我們會十分珍惜。”
其實,這8個最終“入圍者”是從200多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的。用曹友方的話說“都是掐的‘尖子人才’”。像陳文慧在學校里是系學生會主席,還被評為江蘇省三好學生。王騰、倪飛飛、鄭蘭與王琴琴則是淮陰工學院園藝系的同班同學,“皇家園藝”之所以相中他們,是因為面試時給人留下了“勤奮能吃苦”的強烈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