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生理上的差異和用人單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很多單位認為女性懷孕、生孩子、休產假等增加單位勞動成本,不愿招用女大學生。企業只能為帶來市場價值的那部分勞動而不愿意為非市場勞動支付成本。
傳統的社會性別分工和女性的雙重角色沖突。“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性別分工,造成女性的家庭角色教育(做溫柔賢惠的賢妻良母)和社會職業上的限定(最好從事人文類或服務性工作)與充分就業選擇之間的沖突。
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緊張和高等教育改革滯后的矛盾。我國現行落后且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如第三產業比重太低),難以承受勞動力結構升級而形成的壓力;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也和就業在一定程度上脫節。
勞動和社保政策不完善。我國《憲法》《勞動法》等都明確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同等的就業權利。但這些法律沒有對在招工中歧視女性的行為Cye.com.cn做出明確的懲罰性規定,在執行過程中可操作性較差。另外,女職工生育保險責任完全由用人單位承擔,女性因產假哺乳等出現的崗位空缺要雇傭其他人員而支付額外成本,但政策并無補償措施。
女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只有三分之一的女大學生表示比較了解國家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還有一些女大學生過度追求職業體面、工作輕松、工資豐厚等,就業期望太苛刻。
聘任22位“女大學生就業導師”
為幫助高校女畢業生就業,省女性學研究會專門聘任研究會22位具有指導能力的理事為“女大學生就業導師”,利用業余時間義務指導應屆女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
這些就業導師分別來自黑龍江省高校和企事業單位,多數具有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經歷,有的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的長期從事就業指導和相關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曾幫助不少女大學生成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