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是技巧性的東西,創業和使命、精神、價值觀也有關系,如果你的使命、精神、價值觀和社會需求配套了,同時你建立起這樣一種能力的話,你的未來或者說你創業的未來,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未來。”在日前舉行的主題為“創業·責任·成長”的KAB創業教育年會暨第二屆大學生創業教育論壇上,恒源祥集團副總經理陳忠偉認為,對創業的理解有狹義、廣義之分,“創業的最高目標,或者說我認為廣義的目標是創造一項事業。”
事實上,很多在創業、就業方面有研究的專家認為,現在社會上對于創業的理解是狹義的,需要糾偏。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陳高生認為,現在對于創業的理解有一點偏,“一張嘴就要賺錢”。但事實上,“企業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盈利,最終目的是提供社會價值,盈利只是提供社會價值的一種補償和回報。”他認為,慈善項目是對企業的本質更好的理解,“慈善是終極價值,回報是附帶產品。”“如果企業不能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就沒有存在價值,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它的社會價值。”KAB創業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王艷茹、恒源祥集團團委書記何君毅等,也對這樣的觀點表示認同。與會專家認為,大學生創業在這一方面沒有很好考慮,尤其是缺乏企業對社會價值的考慮,而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創業教育的目標是為未來培養企業家。
但是,“任何一個項目要達到最終的目標,都要首先做到能自收自支,能持續發展。”KAB創業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王艷茹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從現在就播下一顆慈善的種子,等到他們走到社會上,有了實力之后,會發現慈善項目是大有可為。
在本次“青年恒好———首屆大學生慈善項目方案征集暨KAB創業俱樂部慈善創業項目展示活動”中,有160多個項目參賽,專家認為,公益創業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嘗試。“項目初期,學校、老師一定要推一把,項目要有一個整體的策劃,包括深入地思考面臨的風險和應對策略、完善財務分析等。”王艷茹認為,真正走到社會上,還是要看Cye.com.cn項目本身有沒有競爭力。“慈善項目也是融資的有利條件,慈善也能帶來盈利。”陳高生則認為,考慮慈善因素的公益創業項目是機會式創業,而不是單純講盈利的生存式創業,在這類創業項目中,更強調的是資源整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