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專業并非人生指南針
王春元表示,當代大學生應該積極融入社會,而不只是在“象牙塔”里“獨善其身”。
“社會應該告訴還在上學的人,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學技能,而是要在一個社會的、積極的、理想的、樂觀的價值體系下,完善人格,完善對人生的認識,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意義。”
“在學校里所學的專業,只是大學生切入社會的工具,絕不是人生的指南針。”王春元形象的比喻,專業只是大學生手中的工具,而工具只是為人生松土用的,不能僅僅靠工具來規劃人生。大學生在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是輸血,但是血液是需要有氧氣的,這就要靠社會輸了。
王春元笑著說,“做到了這些,大學生就不用擔心就業問題了,除非是自己不想要。”
對于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王春元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跨出校門步入社會,有理想是必然的,但是要記住腳踏實地。正如曾國藩的一句話:只去耕耘,莫問收獲。”
人物簡介
王春元 安徽桐城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現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制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