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擴招,眼下才市又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部分企業正在削減招聘計劃。全國的大、職專畢業生將達到611萬。百人爭搶一個心儀的崗位,已“見怪不怪”。于是,一些大學生開始轉向自主創業,因急于求成,眼光不準,導致投資失敗。
要取得預想的成功,有志創業的大學生須謹行,注意以下要素:
項目須平實
一些大學生,尤其是工科和經濟管理專業的同學,一上來就是大的,尤喜高新科技項目,或瞄準高端消費群體。殊不知,這些項目要求高,資金投入大,回收慢,對于初起步、“囊中羞澀”的學生來說,根本不合適。譬如,有兩個工學院的畢業生搞了個智能考勤機,有完全自主產權,光前期試樣費就花了三萬多。拿著初樣,跑到公司和機關“掃樓”推銷,只賣出兩臺,賺了五百多元。余下的全成了“擱貨”,投資和收入不成比例。所以,創業伊始,同學們要放下架子,做些貼近百姓的平民生意,如開擦鞋店,賣鹵味品等,以積累資金和商戰經驗,日后再圖更大的發展。
弄懂政策優惠
雖然眼下政府鼓勵全民創業,但一些優惠政策的實施對象還是有范圍的。一些同學對此不甚了解,自認為會“一視同仁”,倉促上馬,結果競爭不過別人,導致開店失敗。學經濟管理的羅樹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畢業后,他在新開的服裝批發市場看中了一個攤位,拉了三個同學合伙干,弄清了進貨的渠道,四人籌措好二十多萬元的資金,趕在冬季到來之前,從廣東、福建和江浙等地進了一批冬裝。可開業后,一樣的進價,就是賣不過別人。考核了各項經營成本,后來才從工商部門了解到,他們沒有本地戶口,對下崗職工減免的營業稅等優惠對他們不適用。慘淡經營二月,本錢虧去近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