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寶良是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的應屆畢業生,今年畢業的他,準備利用自己學到的電腦技術,開一家電腦綜合技術服務部,提供電腦和數碼產品的組裝、維修、升級等技術支持。前幾天,他剛剛遞交了登記注冊的申請材料,正在焦急地等待審批結果。
柴寶良的戶口和打算開店的地址都在北京市房山區。創業初期,他最發愁的是資金。“我們希望能通過優惠政策省點錢,獲得一些資金支持。”柴寶良說。為此,希望獲得優惠政策支持的他,查了不少優惠政策。“我是從4月6日開始搜集優惠政策的。”柴寶良點開自己電腦上的一個文件夾,指著文檔的保存時間說。
尋找準確實用的優惠政策,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柴寶良對網絡非常熟悉,他熟練地點開百度,輸入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創業”。“我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是優惠政策的新聞報道。”柴寶良說,他也很希望能找到原始文件,但是沒能如愿,“稅務、工商等部門的網站,沒有把優惠政策掛在顯眼的地方,也沒有全面的解讀,我找到的有用信息很少。”為了彌補找不到原文件的不足,柴寶良只有用自己的篩選辦法:“我一般都找比較正規的網站的鏈接,比如新浪網、新華網等,覺得那些還靠得住。其他一些來歷不明的新聞鏈接,都略去了。”
除了搜索,柴寶良還在百度貼吧“潛水”(注:只看帖不回帖)。“上面有很多人問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柴寶良說,“全國各地的提問者都有,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不一定是北京的政策,我也不知道回答是否權威,在網上詢問,我沒有獲得多少有用信息。”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顧曉敏教授曾專門對一些已經創業的大學生進行了一項小型調研,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不太了解,更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占22.02%),只有2.88%的學生表示比較了解,0.41%的學生表示很了解。這種現象并非偶然。網絡是不少大學生了解優惠政策的主要渠道,但因為一些網絡新聞缺乏權威來源和詳細解讀,相關部門網站又不容易找到優惠政策的文件,更沒有對文件的配套解讀,不少大學生從網絡中無法得到準確信息,便選擇了放棄享受優惠政策。
柴寶良說雖然自己已經搜集了涉及各個部門的優惠政策的新聞,但是自己實際上能享受到什么優惠,他還是不太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