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創業方向上感到迷茫。 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他們的活動空間幾乎局限于家庭和學校,他們的社交圈也僅限于親朋、老師、同學,對社會了解不夠,同學們想創業,但在創業項目、創業方向的選擇上還是感到比較迷茫,即使有同學選擇了創業之路,但這條路不一定走得長遠。 湖南文理學院的美術設計專業有近20%的同學創業后,因感覺自己能力出現了問題而終止創業回到打工的起點;如高職院機電磨具設計專業的陳同學,準備開英語培訓班,教室地點、老師都到位了,但是報名人數卻少之又少,結果辦班"流產"。
3、專業知識難以發揮。 據了解,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對與本專業聯系密切的相關行業選擇較少,愿意從事非專業對口創業的占絕大部分。 目前來看,由于大學(尤其是本科)課程設置和教師素質等原因,畢業生的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往往對接不上,大學畢業后創業的行業不對口非常普遍。 據常德抽樣調查,有90%的創業學生選擇餐飲、營銷、代理等服務行業,認為服務行業投資少、投入少、綜合素質要求不是太高,易入行。
4、經驗與膽識不足。 創業是一種全面的素質挑戰,大學生的活動范圍有限,與社會接觸少,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由于經驗不足,眼光有限,難免欠考慮。 調查中,多數被調查對象認為經驗與膽識不足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軟肋。 如湖南文理學院農學專業有50%的同學想再為農民服務的方面創業,但苦于實習時間不多,經歷不足,不敢輕易涉足。
5、缺乏創業資金。 創業并不是僅憑熱情就能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資金不足是當前大學生創業者遇到的最頭痛的問題。 大學生在大學讀書的幾年,幾乎都是家里資助學費,很多大學生都表示畢業后創業,不愿再找家里要錢,要靠白手起家,雖然國家有小額貸款扶持,但與大學生們想在心儀的專業上創業,相差甚遠,很多有創業念頭的大學生因缺乏啟動資金停止了創業腳步。 如吉首大學畢業生劉志鵬表示:自己來自湖南邵陽的一個偏遠的農村,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讀大學花費了很多的錢了,現在根本沒有創業資金,就是有創業的想法也得等工作幾年之后再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