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蔣圣安和合作伙伴就已經成立過一家旅行社,接待團體旅游。成立泛游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后,公司也獲得了大學生創業基金的投資(大學生創業基金占40%股份)。此后,公司更名為泛游信息科技有限有公司。
“旅游做了很長的時間,發現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很多勞動力,需要很多細致的服務,很難標準化。”而做網站賺錢也是有限,不可能給公司帶來期望,所以現在做軟件開發,一種基于集團醫療的信息系統——泛游醫療信息系統。
“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到3.0版本了,而且有了軟件制作權和技術管理權,我們的第一個客戶就是浦東的浦南醫院,二月份開始簽署合同。”蔣圣安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和蔣圣安一樣,同樣來自上海大學的楊瓊也申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
“雖然我的商業計劃書不是很成熟,但評委認為我的團隊還不錯,也給了我10萬資金。” 2008年初,楊瓊成立了天琢企業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楊瓊的一個簡單想法是,幫助那些應屆畢業生找到自己的好工作。
“自己也是剛畢業不久,知道找工作難,但是我們又從企業的角度了解到,其實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遠不像學生想象的那么高,正好我們身邊有些培訓資源,有一家社會辦學機構支持我們,還有很多企業資源,我們就成立了就業咨詢公司。就是這么一個天真的想法打動了評委。”
來自復旦大學的王莉博士,在2007年10月創立了上海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當年獲得基金會15萬元投資。”
這些,不是個案。
事實上,創業已經在大學的校園里蔓延開來。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