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大學生創業非常時髦,政府鼓勵、社會歡迎、個人渴望,各電視臺似乎都有指導大學生創業的欄目或競賽活動。緣于大學生就業難而衍生的大學生創業潮正在全國興起。
創業就是創新。一個持續創新的民族才能永葆優秀,一個持續創新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大學生創業任何時候都應該鼓勵,而絕不應該僅僅限于就業難的時候。
誰都知道創業是比就業更加困難的事情,盡管大學生有知識、有激情、有夢想、有沖勁,但是由于他們沒有社會實踐,沒有經過市場的風雨考驗,沒有管理團隊的經歷,他們創業比起職場過來人有著更多的風險和盲目。
創業必須找準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定位,必須能為社會提供新的或更好的產品或服務,否則就算不上創業。
記得我剛剛調到廣東時,由于沒有搬家公司,又趕上夏天,自己并不多的書籍和家私都讓同事們累得滿身大汗。后來有個轉業軍人創立了搬家公司,不僅解決了個人生計,而且迅速成就了一個產業。滿足大眾需求的創業才能成功,才有生命力。如果在飯店扎堆的地方開飯店,在零售店扎堆的地方開零售店,恐怕除了資源浪費就是時間浪費。
改革開放初期,提倡摸著石頭過河,鼓勵人們大膽試、大膽闖。這曾經有功,甚至功不可沒。但時過境遷,在倡導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不應該再摸著石頭過河。社會的開放度已經充分高、市場規則也基本建立、信息傳播也非常便捷,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滿足。現在不是市場到處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極度匱乏的年代,不再是石頭縫里都能撿到金元寶的時代。創業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經過去。
我以前的同事有不少創業成功的,不過,很少有一次成功的。創業路上充滿艱辛和挑戰。他們往往是靠打工掙得第一桶金,然后創業;創業失敗再去打工;有了資金再去創業;失敗了再去打工。所謂百折不撓就是他們創業經歷的寫照。之前,我們接受的信息都是創業至少必經三兩次失敗方可取得成功。一般人在創業路上付出的成本實在是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