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客戶全靠熟人拉關系,連企業每月例行的報稅程序都不知道,這叫創的哪門子業啊?”22日晚,青島青年創業沙龍主持人馬曉明將3位盲目創業的大學生當“反面教材”,提醒青年朋友創業不可跟風。據了解,本市不少大學生或失業青年有創業意向,但其中近半數人并沒有成熟的創業想法,有的人僅僅是因為找不到好工作就走上了創業路,專家提醒不妨先從基層就業開始學習創業。
創業半年只有一樁生意
22日晚7時,由青島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成員發起的島城首個青年創業沙龍舉行,沙龍主持人、企業家馬曉明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最近有3個大學生幾次來找我,求我給他們介紹客戶,我也跟著犯難啊!”據馬曉明介紹,這3人是本市某高校動漫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年初合伙注冊了一家公司。因前期宣傳、營銷做得不到位,公司開張半年只接過一個訂單,還是其中一個學生的家長找朋友介紹的。更讓馬曉明感嘆的是,當他詢問起是否定期報稅時,3個學生老板都抓起了腦袋,一臉茫然。“這項企業經營者每月必須履行的義務,創業者居然都沒聽說過。”因為經營陷入困境,其中一名合伙人已打算退出,重新開始找工作就業。
不少人把創業當“避風港”
記者聯系到3名創業者中的郭煒(化名),這位年僅22歲的小老板坦言:“當初創業確實缺少準備,主要是找個好工作太難了,學校又有創業的利好政策,還免費提供場地,我們才想自己單干。”
記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都有鼓勵學生創業的利好政策,有的大學不僅專設了扶持獎金,聯系了免費場地,甚至出臺了創業學生免修選修課和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等優惠。青島科技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告訴記者,就為了“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這一項政策,他身邊就有同學提前搗鼓起了手機生意,但經營狀況并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