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之前,上海大學生創業屈指可數,現在是平均每年注冊登記近百家大學生創業公司。”市大學生科創基金會負責人興奮地表示,用最高不超過30萬元資金支持的這些“小魚小蝦”,有望成為上海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屆時,上海也能出現美國的“MIT(麻省理工學院)”模式。資料顯示,MIT校友創辦的高成長型、高技術企業大多分布于軟件、電子、生物技術等高端領域。如果將所有在運營中的MIT校友公司組成一個獨立的“國家”,其收入將位列全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
據統計,3年來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累計受理創業項目申請1364項,批準了415個創業項目,注冊企業數達到296家。總體來說,這些企業仍處于“襁褓期”,個別發展勢頭較好的,也急需解決后續資金等問題。高含金量的創業成果距離真正開花結果、為城市發展做貢獻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為此,基金會從今年推出了Cye.com.cn“接力基金”,專門幫助初期成長良好的大學生創業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此外,還有“創業課堂”、“創業沙龍”、“天使投資俱樂部”、“麥肯錫價值日”等一系列活動,聚集了愿為創業者提供有價值服務的各類社會資源,一起為年輕的創業者“推一把”。目前共有60多位創業導師不定期輔導企業,有30位天使投資人跟蹤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創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