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李維民(上海瀚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2007年,我從朋友處借來了微薄的啟動資金,準備開一家公司,經營電子商務網站。然而,正逢全球金融危機,高額的運行資金、昂貴的辦公樓租金、稅收的壓力讓我一籌莫展。此時,我打聽到虹口北外灘開業園區有個網上創業基地,專門吸納青年知識群體入駐創業,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了,結果不僅環境好,政府給予政策扶持也大:引進行業協會規范管理,管理公司給予代理記賬、咨詢配套服務,使創業者入駐后有強有力的保障。租賃滿一年后,公司內繳納社保的所有員工,都可有2000元/人的房租補貼,這種最直接的補貼方法更增強了創業者積極性。我當即申請入駐,3年來,依托園區的資源優勢和各方面配合支持,我的公司已從當初一間不足11平方米的辦公室,僅有2名員工,發展到40多名員工,兩間辦公室,總面積達500多平方米,每月盈利50多萬元。
管理關?虛心學習:
多聽前輩“現身說法”
新聞視點:創業是條艱辛路。你覺得大學生創業應保持一種怎樣的心態?
楊永華:有創業者說“選擇創業就是選擇折騰自己”,但創業成功之后的喜悅和收獲,也非常大,創業的人生也必然是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人的創業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一群人的創業可以改變大家的未來,大學生不都做就業崗位的競爭者,還可做就業崗位的創造者,懷著社會責任感去投身創業;年輕學子也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這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新聞視點:與經歷豐富的人相比,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普遍面臨管理問題的瓶頸。對此,你有什么好建議?
楊永華: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也是廣大創業者面臨的普遍問題。大學生創業,堅持非常重要,80%的創業失敗者是在創業第一年退出的,所以首先要努力堅持挺過創業初期最困難的時候,要有應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方法,有人說現在是“剩者為王”的時代,誰堅持下來,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同時,要注意團隊凝聚力,現在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失敗了,就因為初期的創業團隊因利益分配等各種原因分崩離析,最終導致失敗。
此外,還要注意不斷提升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在創業過程中加強學習,針對自己能力的短板,不斷通過學習來提升。
【案例】趙瑞樂(開業指導專家志愿服務團專家):1993年,我創辦上海樂德塑料制品廠,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牙線牙簽制造商。2000年,我首批加入了開業指導專家志愿服務團。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能把自己商海的酸甜苦辣與眾多初創業者分享共勉,是榮幸和快樂。在去年“一幫一”創業者與開業專家結對活動中,我與大學生創業者徐保華簽約結對,經過一段時間指導,徐保華成立了樂幫墨馳文教用品服務社。針對他的企業轉型問題,我以自己的企業為例,幫助他在管理上提建議,服務社逐漸形成了組裝、銷售、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申請了“墨馳”商標,并穩步打響這一自主品牌,2009年底成功轉制為上海鴻墨機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走上正規化、企業化發展道路。指導了那么多大學生創業者,我感覺如今大學生創業者的物質條件,比我們當年好了很多,但持之以恒的精神還不夠,創業中每天都會有想不到的問題,需要不斷克服困難,虛心學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