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訪女大學生需要的幫助
需要政府提供的幫助
政策支持。制定優惠政策來刺激高校畢業生就業;農民供大學生上學很不容易,應該對農村戶口的大學生多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對大學生自主擇業、就業給予實質性的獎勵。
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在經濟政策上鼓勵用人單位吸收應屆高校畢業生。
幫助女大學生就業。提高整個社會對于女性的認識,良性引導企業對女性求職者的態度,不要有偏見;提供適合女性的就業崗位;出臺女大學生就業專門政策;適當擴大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女性就業比例。
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健全法制。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招聘制度;制裁靠不正當關系找工作的行為;為反對就業歧視立法,且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需要婦聯組織提供的幫助
消除就業中的男女不平等,維護女性權益。多為女大學生提供就業和見習崗位,增加就業機會。為女大學生提供創業就業指導。組織女性就業專場招聘會。發揮協調和推動作用。呼吁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相關政策;協調有關組織共同維護和落實婦女權益。
需要學校提供的幫助
多提供就業渠道。多發布就業信息,多聯系用人單位,多開招聘會;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見習或工作機會。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就業咨詢,改變學生就業觀念,介紹應試技巧,開展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職前培訓等。對創業的幫助。組織學習和交流創業經驗,多提供些創業項目。改革課程設置和現有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
女大學生就業難是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
產業結構的失衡與大學生就業需求反差大,不發達的第三產業沒有給女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供需總量失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特別是女大學生在校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從就業角度來看,人數和比例增長更快的女生,遭遇到空前的困難。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與社會需要錯位,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脫節,造成了就業困難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的背景下,女大學生就業更難。
女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是遭受就業性別歧視
一是就業機會不平等,二是競爭過程不公正,三是就業結果不公平,女大學生就業質量普遍低于男生,使女大學生的勞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
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直接動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之間的矛盾;
女大學生就業難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急需政府履行職能,積極促進公平就業,積極促進落實相關政策、措施配套,提供可持續的支持行動。
對策建議
將性別平等納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總體規劃和政策體系,加大社會宣傳動員,營造公平、公正、平等的就業氛圍;
優化產業結構,落實就業政策,加大服務力度,全面促進女大學生就業;
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維護女大學生的就業權利;
政府采用經濟手段,合理消化女性用工成本,促使用人單位為女大學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全國婦聯和地方各級婦聯,應在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四成多被訪女大學生來自北京高校,其余來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來自重點院校的被訪女大學生比例高于非重點院校。
被訪女大學生學歷從大專到博士,其中七成是本科生。
被訪女大學生中經濟學類比例最高(27.4%),其次是文學類(19.2%),再次為法學類(15.4%),工學類、理學類共占24.4%。被訪女大學生55.3%來自城市,44.7%來自農村。城市生源高出農村生源10.6個百分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