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制度的啟迪與借鑒
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率先開設一門創業教育課程:《新創企業管理》,共有188名MBA學生修讀了這門課。這后來被眾多的創業學者認為是美國大學的第一門創業學課程,是創業教育在大學的首次出現。20世紀80年代,創業教育在傳統商學院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進入90年代后,美國的創業教育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美國的創業教育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社會運作系統和教育、教學與研究體系,創業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已經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的教育領域。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學校周圍創辦的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地崛起。大學的師生利用他們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學校里或學校周圍創辦企業,這些企業導致了美國新興產業的萌生。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的硅谷地區。學校的師生不僅可以從企業里了解市場的用人信息,還使大批學生直接可以在這些企業實習和工作。據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該學院的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 多個新公司,自主創業正成為學生主動性就業的重要渠道。
美國知名大學與政府機構、企業、社區非贏利性組織、醫院、健康保健機構、民間團體等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以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實踐機會,并與上千家企業和機構如福特、微軟、杜邦等長期保持合作伙伴關系,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
中國高校創業教育任重道遠
以創業教育為導向,進行教育教學范式的變革,可能是高等教育的普遍規律,從而也是我國構建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的必然抉擇。以創業教育來增加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使家庭與大學生能夠主動適應變化了的就業形勢,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
1997年,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被看作是中國創業教育的興起。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八所高校被列為創業教育的試驗基地。2005年8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實施了“KAB大學生創業教育項目”。
2008年,包括西南財經大學在內的中國高校實施了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理論與發展的研究項目,西南財經大學還投入750萬元,鼓勵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然而,與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現狀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并且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以為,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的發展,以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必須要建立與完善相應的制度安排,特別是要形成支持與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與社會氛圍,建立與完善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豐富多元化的創業實踐形式,創新產學研一體化機制,轉變家庭與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增強其創業意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