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就業形勢的日益發展,高校對創業教育日漸重視,個別學校已經把創業教育設置為大學生的必選課程。
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學生有機會跳出簡單幼稚的“象牙塔思維”,早早地開始規劃自己今后的社會職業、確定自己的職業追求、籌劃個人的發展藍圖,這無疑是積極的步驟。
不過,創業教育與其他的教育形式是非常不同的。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創業教育是著眼于學生畢業后的社會定位、職業發展,簡言之,創業教育要鍛煉學生在校園之外的社會中自力更生的能力。
用這樣的標準,回頭再看看各地高校中舉辦的創業教育,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它們與實際的距離。無論是創業課程也好,或者是社會企業的參觀學習也好,或者是創業成功的學長們的經驗之談也好,作為課程的創業教育如果只是一門大學課程,它所能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一句話,創業教育是立足于社會的,那么就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園,需要制度化的支持,讓大學生有機會在實實在在的社會環境下,與社會需求進行對接,在實際的企業式運行中得到實務鍛煉,習得實際能力。
這種能力,不只是在某個崗位上的就業力,而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立能力,包括了對職業市場的判斷、對自我能力的判斷、對自我位置的判斷、對市場創業前景的讀解、對職業定位的調整、對自我創業能力的階段規劃、對創業心理的培養、對自我承受能力的磨練。
這些能力的培養,一望而知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任何一次輕微的打擊,都可能消滅掉創業教育努力要給大學生們培養的雄心壯志。
那么,盡量為大學生制度化地提供創業教育的機會、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供創業的機會,則是我們必須一再深思熟慮、細致構想的制度化步驟。只有這樣,創業教育才能夠真正走出校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