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說,政府人事部門和教育部門比較看重高科技企業,進入創業園、得到呵護和關照的也主要是這類企業。從成本投入考慮,只允許這類大學生企業入園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就此拋棄“賣文化衫”層次的創業,關鍵看有沒有更新的想法。最近杭州有四名大學生選擇從賣菜開始創業,結合一些居民的需求,在杭州租個小商鋪開了個“小菜場”,走精品和“半加工”路線,這就很有想法。
“我就是從‘小打小鬧’開始的,之前擺過地攤,切身體會到了什么叫‘消費心理學’。”李響說,“參加未來企業家俱樂部期間注冊過一家文化傳媒類的有限公司,為樂團的演出做宣傳,但半年摸索之后,發現公司定位同我以及合伙人的技術背景不契合,又注銷了。”
李響認為,低層次創業階段不僅強化了他的一些商業技能,還幫助拓展了人脈,發現了市場。2006年底,他在籌辦一次慈善義演中與浙江省殘聯搭上了線,隨后走訪福利院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從中發現殘疾人的輔助設備一直依靠進口,價格昂貴且使用效果不好,英文的設置也不適合我國殘疾人使用。于是,李響組織幾名同樣學工科的同學開始研發相關產品,組建現在的公司。此后,經過反復摸索才確定以一鍵式智能盲用閱讀器和便捷式電子助視器作為主打產品。
瑞弗公司2007年還獲得100萬元“天使投資”,來自浙江上虞一位民營企業家。李響表示,如果沒有之前一系列經歷包括失敗經歷的積累,不可能打動精明的“天使投資人”。
為政府的優惠政策叫好,但更期待創業服務
瑞弗公司創辦之初位于杭州城西星洲街的一間農民房,2008年搬到西湖浙大創業園,第一年房租優惠,辦公環境也一下子改善許多,“見客戶有個像樣的地兒了。”李響說。
這得益于杭州市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去年,浙大科技園與杭州西湖區政府共建了“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專門騰出5000平方米場地作為大學生創業孵化用房,目前已有76家大學生新創辦的企業入園。
李響說:“政府用政策把大學生創辦的企業‘扶上馬’,但還需‘送一程’。如果大學生企業三兩年就關了,這對大學生群體和社會的信心傷害很大。”
“我和創業的大學生交流,發現大家共同苦惱的不是技術,而是怎么把東西賣出去。一家公司開發‘汽車表情儀’,賣不動,打算招50名銷售人員促進銷售。這是大學生企業普遍存在的“病急亂投醫’現象。大學生企業要想生存下去,銷售是關鍵,建議主管機構在這方面給予重點關心。我們公司的發展就離不開創業服務。”
他所在的浙大科技園除免費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人事代理等常規服務外,還以“園校聯動”“園企合作”“園政合作”“園內合作”等舉措扶持創業,落實導師、培訓,盡可能降低大學生創業中的風險。在銷售渠道建設方面,浙大科技園出面替瑞弗公司牽線搭橋,參與競爭政府采購項目。
李響認為,政府還可在信息資訊提供、資本引進方面發揮作用。4月初,瑞弗公司接到浙江蕭山民營資本的投資意愿,目前正在洽談。他說,這兩位民營企業家就是創業園介紹的,這種“對接”機會,我們當然也可以自己挖掘尋找,但政府和管理部門在這方面更有信息優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