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一波電子商務企業的上市,再次攪動了產業界的神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子商務日益廣泛的應用顯著地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并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推進企業轉型、建立新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徐曉蘭認為,電子商務將改變世界,國家應該加大電子商務的投入。
物流、誠信難題
資源在不同部門,因此共享很難
《21世紀》:你怎么看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規模?
徐曉蘭:未來5-10年,預計我國電子商務還將有5-10倍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15年,電子商務消費者將從2009年的1.5億人增長至5億人,網上零售交易額將從2009年的2630億元增長至2000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將從2009年的2.1%增長至7%。
《21世紀》:對于目前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物流、誠信等問題,你有何建議?
徐曉蘭: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資源共享不夠,國家對物流業專門成立了協調機構,比如民航、航空、公路都有協調機構,但現在來看,協調機構應該說不是特別完善。資源在不同部門,因此共享很難。
二是物流產業本身比較分散,門檻比較低、服務又跟不上,因此春節前電子商務井噴的狀況下,整個物流業的服務就跟不上了。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定是一個趨勢,接下來會以井噴的方式發展,所以相關聯的服務業要做好準備,比如物流服務業就要改變自己,創新自己。
《21世紀》:對于電子商務的移動化無線化,你認為機會和問題分別在哪?
徐曉蘭:這是發展趨勢,新的技術必然會帶來新的應用。八年前我去韓國,他們的手機去超市一刷,不用信用卡。這樣的技術服務模式,帶給了人們極大的便捷。
當然,它跟網上銀行一樣,面臨安全的問題,有些用戶是預付費,有些則是先花后付,這就牽扯到信用的問題、誠信的問題。當時中國移動有個調查結果,一年壞賬的話費大概好幾個億,因此支付安全是個問題。網上銀行、移動支付都是牽扯到全民的誠信建設,也就是基礎誠信體系的建設。
在很多國家,誠信很重要,一個人誠信沒有了,工作、住房、貸款會有壓力,而我們全社會的誠信體系還不完善。全民誠信體系的建設,這幾年有了一些進步,但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全民誠信體系不健全,監管機構擔心有風險,就會帶來很多問題。
《21世紀》:既然誠信體系不健全,為什么你建議建設網上銀行,推動電子商務發展?
徐曉蘭:不是說誠信體系還不完全完善,我們就什么都不做了。作為政協委員的提案要一直堅持不懈,比如個稅調整,我參加的第一次會議,我們就提到個稅的調整,但是我們堅持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了,個稅調整的方案終于落地了。
我們在推動網上銀行建設的過程中,勢必就會帶動誠信體系的建設,兩者是關聯的。網上銀行試點,勢必就會促進監管機構對于誠信體系建設的力度,這是相輔相成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