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助力農村
利用電子商務帶領農村致富的基礎設施是具備的
《21世紀》:你提議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是什么,主要問題是什么,困難是什么?
徐曉蘭:針對新農村的發展,天地網模式給人啟發。行政村的黨員專門有個活動室,配備了天網接收;地網是寬帶、電話線等等;然后農村中小學,投了幾百億元做了農村中小學的遠程教育工程;再加上文化部建設的文化共享工程,建到了縣的文化站。
國家投入了這么多,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怎么把它利用好?那時候還沒有想到電子商務應用。就像公路建得很寬,建到行政村了,但是上面沒車,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就非常浪費。我的研究就是:怎么能讓車多點,給農民輸送什么樣的車,要讓農民致富,農民怎么致富?
最早時考慮的是,給農民一些致富的經驗手段和知識,通過天地網等國家基礎設施給予農民一種致富的手段,電子商務恰好適合。
有一些地方,尤其是江浙一帶,通過電子商務拉動農村經濟的案例比比皆是,我覺得這樣的典型案例是可以推廣的。這些基礎設施,國家投了三到五年了,都到了行政村,國家投的力度很大,除了傳播知識之外,還可傳播致富的方式。
基礎設施在十二五期間還有待更一進提高,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覆蓋,因此利用電子商務帶領農村致富的基礎設施是具備的。
《21世紀》:農村信息化水平對電子商務來說,信息流應該有條通路了,但物流怎么解決,資金流怎么解決?
徐曉蘭:我覺得你談到物流的問題,其實我們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因為國家四萬億主要投在了“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公路到縣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很大,這已經有了基本的保障。人家說要致富先建路,路包括我們說的公路,包括信息高速公路都已經建好了。
在農村,尤其一些大省,我們去過山東、河南這些地方,物流、資金流,包括金融貸款、在線支付,都做得是有聲有色。
《21世紀》:農民沒有經驗,將來是政府做主體、協會做主體,還是淘寶這樣的第三方機構做主體?
徐曉蘭:我覺得可能不是一種模式,是多種模式并行推動。比如說農村經濟組織,如一些農村的經濟合作組織,或是以企業為主體形成的股份制公司等,都可以作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力量。
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我認為是多種形式并舉來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不會只有一種模式。
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第一個來自農民本身,它以為新技術離自己比較遠,有懼怕心態,覺得很難,沒辦法掌握。還有就是農村基礎設施問題,馬路修得比較寬,但是上面跑的車太少,物流等方方面面的措施還不是很到位,這是阻礙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是資金流的問題,金融監管難,網上支付不普及。
農村電子商務的典型代表主要有江蘇徐州沙集鎮(以木制家具銷售聞名,有1200多家網店、33家實體家具加工廠),河北清河縣東高莊(以羊絨紗線銷售聞名,年電子商務銷售達到300多噸,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和浙江義烏青巖劉村(有1800余家淘寶網店,2010年預計成交額將超過20億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