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直是今年來的熱門話題,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發起的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組織,旨在幫助中國青年創業的國際合作項目。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的力量為青年創業提供咨詢以及資金、技術、網絡支持,以幫助青年成功創業。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各省市、商業機構也經常舉行創業大賽,學生的創業想法也是五花八門,創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創意無限
學生創業花樣多
在大學里,晚上餓了又懶得出去怎么辦?對于愿意晚上“宅”在宿舍里的同學們來說,外賣點餐為大家提供了不少便利。近來在北京大學,點餐出現了新花樣。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幾名學生設計了一個網絡平臺,學生點開網頁就能夠在上面點餐,系統會把學生的宿舍號、要買的數量自動發短信給賣家,賣家接到短信把做好的外賣送到學生宿舍。目前,網上訂餐發明者只與校外的一家串吧洽談合作,能網絡訂餐的項目也只有烤串一種,但開展半年以來,學生們的好評頗高。與電話叫外賣相比,網上訂餐能夠獲得優惠券,訂得越多,學生得到的優惠也就越多。
張曉(化名)是大四的學生,已經通過美國一所大學的申請,準備出國。在出國前的空閑時間,她和兩個朋友一起在網上開了間服裝店。而想法也很簡單,張曉平日里愛買衣服,還曾做過業余模特,開服裝店省了模特的費用,自己也能穿上各種各樣好看的衣服,何樂而不為呢?經過三個月的籌備,張曉的網店已經上線,“如果經營得好,希望以后能有自己的服裝品牌。”這是張曉的遠期目標。
而另一個創業團隊把目光瞄準了文化衫。T恤衫在生活中已司空見慣,但創業團隊想出在T恤衫上印出各種創意圖案的點子,使T恤衫變身成了文化衫。他們還搭建了網絡平臺,允許網友DIY設計圖案,網友們可以給喜歡的文化衫投票,得票高的作品直接印刷批量生產。
新鮮!
走進企業去上課
十多個人擠在幾十平方米的寫字間,幾臺電腦、幾摞文件組成了剛起步的小公司。沒有像樣的會議室,來了客人只能騰出地方接待。因為空間狹小,大家抬頭就能看到對方,雖然環境簡陋,但是正是這些小公司在設計著未來10年、20年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與已經成名的大公司相比,處于創業初期的團隊顯得非常不易。但有創業夢想的學生,在看到剛起步小公司的創業環境后,大多為之動容,體會到“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的深意。
去年,北京大學把創業課程實現了學分化,作為學校的課程進行開設。在開課之前,校方也做了詳盡的調研和策劃。北京大學學術科創部部長黃冠介紹說,目前高校很多創業課程的開設只是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所以在開設創業課之前,學校征求了學生們的意見,老師們也認為,授課模式與傳統授課方法相同,還是無法在教學層面上突破瓶頸,給學生最大的收獲。學校進行了調研,也對比了哈佛、斯坦福等世界知名大學創業類課程的開展情況,并把國外MBA、EMBA教育模式引到了本科課程設置,采取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相結合授課,整個課程分為32個學時,前16學時以理論授課為主,傳授學生創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后16個學時以實踐的模式,帶選課的同學深入到企業去見習。就在不久前,學校還帶領學生們走訪了創新工場、百度以及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學生們感到特別新鮮,沒想到一門課程能走出校門,由一輛大巴車載著他們走出校門參觀、見習,走進企業與校外的創業者面對面交流。而通過實踐課,學生們對創業需要哪些素質,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同時也提升了自我運作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