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11月20日教育部對于企業到學校進行招聘的正式解禁,人力資源經理們開始忙碌地穿梭往來于校園中,莘莘學子也開始嘗試著“秀”出自己最亮麗的一面。不僅是招兵買馬,許多公司也把美麗的校園作為展示自己魅力的舞臺。校園招聘是企業的一項人力資源戰略。學生期望通過它找到一份工作,而對于觀察者來說則可以窺見一個公司的發展脈絡。GOOGLE、百度、雅虎,一個最熱門的行業的幾個巨頭,在校園交鋒,尋找自己的未來生力軍。它們中的兩家招聘人數居然驚人的一致。BP以一貫的穩健風格儲備人才,而阿迪達斯則由于奧運的臨近對于人才的渴求迫不及待……校園招聘,不僅是學子們的一個階段性人生起點,也是公司們狂奔未來的起跑線。 各種招聘方式和渠道應用在2006年校園招聘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
“我已經接到施耐德的面試通知了,但是現在正是校園招聘最熱的時候,所以還是經常來看看這些宣講會。”11月的一天下午,清華大學一位電機系研究生在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校園宣講會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11月,正是校園招聘熱潮興起之時。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對于各大企業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這句話盡管已經老調重彈,但卻實實在在。能否從這種老調重彈的立意中找到最好的形式,對于實現他們招聘的意圖非常關鍵。
超前儲備:各出奇招的“隱形招聘”
5個月前,對外經貿大學即將升級為畢業生的金融系學生小王得知自己經過幾輪的筆試和面試,已經被IBM錄取為實習生,便不勝欣喜地給四處的親朋好友打電話,“像中了彩票,但是整個過程也滿艱苦的,好像提前開始找工作一樣。”招募實習生,在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實習期考察其表現,挑選優秀者留下來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這樣的招募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使用,并成為其進行人才爭奪戰中超前制勝的法寶。
跨國公司一般都有長期招募實習生的制度,對象主要是大二大三或研究生一二年級的學生。像IBM一樣,很多跨國公司會選擇在6~8月學生暑假期間比較集中地招募實習生。有的通過公司網站直接發布信息,也有公司通過招聘中介服務商來進行招募。跨國公司的實習生計劃正越來越多樣化,并且已經不再是校園招聘前期工作的唯一途徑。而其他如各類大賽、獎學金、活動等將公司品牌推廣和“隱形招聘”相結合的形式越來越被各大公司青睞。
如微軟(中國)的“來自微軟的黃金就業機會,為什么不能是你?——微軟推薦就業之星大賽”活動,參加對象是高校中已接受過微軟正規培訓并獲得認證的學生。技術工程師和人力資源官會在活動中隨時關注那些表現突出的學生,最終吸收這些學生進入公司。這無疑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歐萊雅公司也把舉辦各類競賽作為招聘方式之一,在該公司協辦或主辦的“全球大學生在線商業策略競賽”、“校園企劃大賽”、“歐萊雅校園工業設計大賽”等競賽活動中挑選優秀學生。
而學生們也逐漸明白這些就業“綠色通道”的奧妙,類似摩托羅拉“摩托營”之類的人才儲備計劃已經被大量有興趣的學生作為“準招聘”對待。
“即使不會被公司最終錄用,實習的經驗也非常重要的。別的公司會要求你填寫實際工作的經歷。但是實習的內容現在也有很多種,有時是公司出于多種利益考慮做出的策略,如果一味抱著將來被錄用的心理去某個公司實習是不妥當的。所以現在大家也比較謹慎了,會盡量避免做那些技術要求不高、對綜合能力也沒有提升的繁瑣差事。”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清華電機系學生告訴記者。宣講會:“鐵打的營盤” 清華大學南北主干道東側,樹木掩映的土坡上一座不起眼的白色小樓,就是從9月份以來便賦予新一輪期待的“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這天的校園宣講會按照校園BBS上的通知是下午3點半開始,但在會議開始的1個小時內,三三兩兩的學生進進出出,儼然逛商場一般。今年的北京,冬天明顯來得晚,但就業和求賢的壓力似乎來得比往年更早。教育部規定各用人單位11月20日之后集中進行校園招聘,但從學期開始便源源不斷地有公司進入這塊藏龍臥虎的寶地。
“從10月份到現在,每天都有兩三場這樣的宣講會,能完整參加完一個宣講會的不太多,畢竟現在網上信息已經很豐富了。”宣講會場內各系英杰濟濟一堂,靠后墻壁站著的一位同學已頗有久經沙場之風。
但對于各個求賢若渴的公司來說,每個“招聘季”流轉于多個城市數間學府的巡回路演,則無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通常情況下,跨國公司會在9~10月制訂好該年度的招聘計劃,包括待招聘職位、人數、招聘條件以及招聘的流程、日程安排等。
在校園宣講時,各公司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多公司在宣講會上發放宣傳品、小禮品,為了籠絡感情和顯示“localization”也通常會多派校友發言。
ID為“wmbjcn”的學生參加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PWC”)宣講會后,在BBS上通報:“活躍氣氛的問答后,是合伙人Sherry女士對公司的總體介紹。然后是經理及員工具體講了一下在公司的工作培訓生活等,最后HR對招聘流程特別是網上申請做詳細的講解及問答。可能因為牌子比較大,或者清華是他們在京的最后一站高校宣講了,PWC的宣講沒有KPMG(畢馬威,編輯注)那么認真。來了大概十人左右,除了幾個人在會場服務的,都坐在前面。整個宣講主要由一個叫Charles的中國合伙人完成,他在PWC工作了大概20年,有4年的海外工作經歷。由于他比較funny(有趣),會場氣氛很輕松,加上PWC本身的實力,個人感覺在宣講會的煽動性上要比KPMG更勝一籌。特別是那段展示PWC客戶的視頻,由很多大家或向往或熟悉的大品牌的logo組合在一起,的確令人折服。”
對于招聘和應聘雙方來說,面對面的接觸確實有信件往來不能替代的作用。在11月8日強生(中國)清華宣講會的分組咨詢單元,一名男生微笑著問人力資源總監Eric:“我想更具體地了解一下薪酬水平——我有一個要求,請不要用‘很有競爭力’來回答!”
在宣講會上,公司通過音樂、專題片、數據、案例等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制度和企業文化。強生(中國)的宣講會上,演示到公司定期組織的“familyday”(家庭日)時,會場內融入一派溫情,但演講人卻笑著補充:“當然,加班在強生也是常有的事情。”
條條“網”路通羅馬
從去年到今年的校園招聘,“網上申請”和“deadline(截止時間)”成為每個人腦子里大幅羅列的關鍵詞。“網申的截止日期是11月2號,這是針對清華的,其他有宣講會的學校應該都在此之前結束了。11月3號將開始為期兩周左右的第一輪篩選,內容包括:Assessment Centre,English Test,M anager Interview。”在校園網上常能看到這樣的提示。
和以前直接給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發電子郵件和郵寄簡歷不同,大家發現,現在都要到公司網站或者承擔招聘服務的某些專業機構的網站上統一提交申請了。各公司一般會在10月份左右將應屆畢業生的招募計劃公布在公司網站上,并有詳細的職位列表可供查詢。在高校舉行宣講會之前,一些公司選擇在線與畢業生溝通交流的方式,在線宣講會成為新興模式。
“我們從2000年承擔IBM的校園招聘以來,已經有數十家企業,特別是大型外企陸續將相關流程交給我們執行。我們建立了專門的校園招聘管理系統,來統一進行多數企業對人才的第一輪篩選。”中華英才網校園招聘業務總監歐陽暉介紹,由于每年的校園招聘對企業而言是一段非常忙碌、緊張的時間,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委托給專業服務機構進行。
據了解,一些網絡招聘公司的網上管理系統,包含了從學生提交簡歷和申請職位開始到企業人力資源官面試前的所有流程,并且可以做到高度的自動化。簡歷提交之后,系統會按照專業、外語等級、在校成績等分別打分,算出首輪篩選成績。這輪打分是圍繞職位要求進行的,不同的職位對以上各項記分會明確區別。
這個管理系統是專業化的,是公司也可以登陸的后臺系統。但不是完全自動化的,像工作經驗、自我評價等內容,仍然需要人工篩選和打分。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網上的“處理”系統和“外包”服務,學生也開始更多地在網上尋找信息、咨詢求援,各種各樣的面試、筆試技巧文章在各大bbs流傳。中國人民大學校園網上也出現了這樣的提問:“英才網的HR在篩選簡歷時最看重的是哪些?”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